2025年 7月 11日 上午3:54

恒指夜期收盘(6.28)︱恒生指数夜期(7月)收报24182点 低水102点

智通财经APP获悉,截至6月28日,恒生指数夜期(7月)收报24182点,跌67点或0.276%,低水102点。未平仓合约总数为3张,减少122995张;未平仓合约净数报1张,减少44782张。

spot_img

热点

避险情绪高涨,美元进攻下欧元将何去何从?

周一(7月7日),欧元兑美元盘中持续走弱,汇价一度跌至1.1720水平附近,为上周整理区间下沿,短线反转势头初现。当前欧元承压回落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美元的系统性反弹。随着7月9日临近,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新一轮关税的政策不确定性骤然升温,引发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元再度获资金青睐。尽管德国工业产出意外增长1.2%,欧元区零售销售年率亦高于预期达1.8%,但均未能扭转欧元弱势,显示市场目前对经济数据的敏感度已被宏观政策预期所取代。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显著降温,美国6月非农数据强劲,失业率降至4.1%,强化市场对美联储维持现行利率水平的判断,进一步推升美元指数回升动能。技术面:从图表看,欧元兑美元在冲高至1.1829后形成较为明确的短期顶部,随后连续出现下挫,显示多头动能快速退潮。汇价已跌破布林带上轨,正回撤至布林中轨附近(1.1575)。分析认为如跌破该水平,则1.1290布林带下轨构成下一目标区域。MACD指标中,快线DIFF与慢线DEA即将交叉向下,红柱动能缩小,表明短线多头能量释放殆尽,反转压力积聚。分析认为若形成死叉信号,将进一步加剧汇价下行风险,短线或指向1.1630支撑区间。RSI指标自高位75快速回落至63附近,超买状态解除,预示此前的强势行情已告一段落,当前处于过渡期,分析认为若继续回落至50下方,则反转确认度将提升。市场情绪观察从整体市场结构来看,当前风险偏好明显收缩,避险需求回流美元主导资产,欧元虽有基本面利好支持,但在宏观政策压制与美元走强背景下,情绪面难以转暖。交易员目前多数采取观望态度,静待美方政策落地细节。分析认为汇价跌破关键区间后,技术性卖盘可能进一步增强,多头被动防守迹象明显,市场情绪整体偏空。后市展望短期展望分析认为若汇价无法有效守住1.1575布林中轨支撑,则将打开回撤空间,进一步考验1.1290一线支撑。短期内缺乏宏观利多催化剂,多头难有作为。需关注是否形成MACD死叉以及RSI是否持续走低,作为反转确认信号。中长期展望从中长期视角看,分析认为若未来美方政策边际缓和,叠加欧元区经济数据继续改善,欧元仍有望重新挑战前高1.1829,但此路径需市场风险偏好修复与美元调整共振方可实现。交易员关注欧元区核心通胀、美国PPI与CPI等关键数据走向,以及美联储官员措辞变化,作为趋势判断依据。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市值4万亿!英伟达如何成为AI时代全球第一巨头?

在科技行业的波澜壮阔中,英伟达(Nvidia)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了一段商业传奇。周三(7月9日),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芯片巨头,在纳斯达克市场前市交易中,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超越苹果和微软,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本文将深入剖析英伟达如何从一家小众的图形芯片公司,蜕变为驱动全球AI革命的领军者。从游戏图形到AI革命的起点初创愿景:为游戏玩家打造极致体验英伟达的故事始于1993年,由台裔美国工程师黄仁勋创立。当时,英伟达的目标简单而专注:为个人电脑的游戏玩家提供更逼真的图形效果。那个年代,视频游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英伟达凭借其图形处理器(GPU)的创新设计,迅速在游戏芯片市场站稳脚跟,与竞争对手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并肩成为行业领导者。然而,黄仁勋的视野远不止于此,他敏锐地意识到,GPU的潜力远超游戏领域,可以为更广泛的计算任务提供加速。技术转折:GPU的跨界应用大约在15年前,英伟达开始为GPU开发新的软件,使其用途突破了传统的图形处理,进入更广泛的计算领域。这一战略决策为英伟达的转型埋下了种子。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和科学计算需求的增长,英伟达的GPU逐渐被应用于数据中心、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甚至一度火热的加密货币挖矿。这种技术跨界的成功,让英伟达从单一的游戏芯片供应商,逐步转型为多领域计算的先锋。AI热潮中的惊人崛起生成式AI的浪潮过去三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爆发成为英伟达崛起的最大推手。生成式AI被认为是颠覆商业模式、改变人类与技术交互方式的革命性技术,而英伟达的GPU正是这一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凭借其在AI芯片领域的绝对优势,英伟达的市值在短短几年内从1万亿美元飙升至4万亿美元。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2025年7月10日,英伟达收盘股价为162.88美元,市值略低于4万亿美元,相当于标普500指数中后214家公司的总和。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英伟达的市场统治力,也反映了生成式AI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芯片研发的加速节奏英伟达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从21世纪初开始,英伟达以著名科学家如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艾伦·图灵等命名其芯片架构,形成了每两到四年发布一代新芯片的节奏。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周期被大幅缩短。2022年,英伟达推出Hopper系列芯片,其强大的内存和算力深受AI开发者的青睐,仅2023年就售出数百万枚H100芯片,推动公司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2024年,英伟达又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Blackwell架构,B200芯片集成了2080亿个晶体管,性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芯片成为Meta、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争相抢购的“香饽饽”,每块芯片售价高达数万美元,却依然供不应求。挑战与应对:市场与政策的双重考验来自低成本AI的冲击尽管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并非没有挑战。2025年初,中国研发的低成本聊天机器人DeepSeek引发了市场震动。DeepSeek仅使用了约2000个英伟达H800处理器,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算力需求,证明了开发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打造强大的AI系统。这一消息导致英伟达股价一度暴跌近20%。然而,凭借各大客户对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英伟达迅速收复失地,股价甚至进一步攀升,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韧性。出口限制的压力英伟达的全球化扩张也面临政策阻力。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英伟达在中国销售高性能AI芯片实施了严格限制。2023年10月,拜登政府限制了H80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进一步限制了H20芯片的出口,导致英伟达减记了55亿美元的资产。尽管如此,英伟达通过调整市场策略,专注于其他地区的需求,成功缓解了政策带来的冲击。一位英伟达发言人表示,公司已基本退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转而由华为等竞争对手填补空白。财务奇迹与文化符号收入暴增的背后英伟达的财务表现同样令人震撼。2023年5月,英伟达当季收入为72亿美元,而到2025年5月,这一数字飙升至441亿美元,毛利率超过70%。这一惊人的增长不仅得益于AI芯片的热销,也反映了英伟达在高利润技术市场中的统治地位。英伟达的芯片已成为科技公司构建AI基础设施的“标配”,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的建设热潮。黄仁勋的个人魅力英伟达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始人黄仁勋的远见与领导力。身着标志性黑色皮夹克的黄仁勋,被媒体誉为“AI时代的史蒂夫·乔布斯”。他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象征。他的战略眼光和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让英伟达在AI浪潮中始终站在最前沿。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