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崔凯)根据美国劳工部今日发布的数据,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2.7%,与市场预期相符。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9%,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水平,但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2.8%以上。
经济学家分析指出,随着贸易摩擦持续,关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逐渐显现,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扬。然而,服务业价格增长保持温和态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美联储预计将在本月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于4.25%-4.50%区间不变,以观察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尽管此次数据可能不足以立即推动美联储在即将到来的会议上决定降息,但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如7月份的通胀数据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那么美联储维持现有利率政策的压力将会显著增加。
日内稍早,摩根大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实际加征的关税已从年初的2.3%跃升至约13%,并可能在全年达到接近20%。当前通胀对关税增加反应缓慢,主要因为油价下跌压制了通胀。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比降低,并与CPI有显著关联。然而,自4月以来油价逐渐回升,这可能会推动通胀上涨。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市场份额维持,企业起初选择自行吸收关税成本。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企业开始试探性地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日本汽车制造商和奢侈品品牌已宣布提价。
摩根大通预测,短期内美元可能反弹,但中期来看会保持弱势。历史数据显示,美元疲软常伴随进口通胀上升。如果美元持续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推高CPI,形成“关税-汇率-通胀”的连锁效应。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