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15日 下午8:28

锚定科技和消费等重点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仍有空间

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 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于7月14日出炉。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仍有空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多次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呵护”实体经济:数量上,综合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价格上,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整治规范利率违规行为,强化利率自律管理;结构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如果把地方专项债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影响进行还原,按可比口径,贷款同比增速还要更高一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此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具体看: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站在“年中”的节点展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上半年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减的同时,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在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同时提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判断,下一步金融政策仍然还有较大的实施空间。从货币政策看,5月降准之后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2%,预计还有2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幅。随着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率5%“隐性下限”将可能打破,银行资金成本持续下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年内LPR或将还有超过10个基点的降幅。但对LPR等利率下降的节奏、幅度,市场不可抱有过高的期待,下一阶段LPR的变动需要在稳增长、稳息差、稳汇率、稳外贸、稳债市等多重目标中保持动态平衡。

“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邹澜指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结构方面,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传导方面,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针对此次央行释放的信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阶段,为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后续央行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有充足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

热点

快讯

权威数读|上半年国民经济:稳·进·新·畅

权威数读|上半年国民经济:稳·进·新·畅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美国CPI前瞻:6月通胀或拉响警报!关税”涨价潮”来袭,美联储降息计划恐生变数

文章来源:汇通网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的通胀压力预计在2025年6月再度抬头。根据路透社的最新调查,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预计将显示物价上涨趋势明显,而这一现象可能标志着由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正式拉开序幕。受到汽油价格反弹和部分商品成本上升的影响,通胀数据可能打破此前几个月的低迷表现,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

银价再创14年新高 仍有上涨空间

由于白银在上周末前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技术突破,它再次吸引了投资者的大量关注。上周早些时候,银价试图上破每盎司37美元,但涨势遭遇了强劲的抛售压力,但金价仍维持在每盎司36美元上方的健康支撑位。到上周四,投资者又在37美元的水平上大举买入,上周五的后续买盘将银价推高至每盎司38美元以上,当天涨幅3.84%,收于38.407美元。周一(7月14日)白银继续创出14年来39.04美元的新高。Blue Line Futures的首席市场策略师Philip Streible表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突破。”Streible指出,白银正受益于金价和铜价的上涨。这种灰色金属既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货币资产,也被视为一种工业商品。上周,在特朗普总统出人意料地宣布对铜进口征收50%的关税后,铜价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单日涨幅,飙升了约13%。将铜带入美国的疯狂热潮推动Comex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之间的溢价至前所未有的高位。Streible表示,他预计铜价上涨的部分动能将传导至银价。但推动银价上涨的不仅仅是铜价。他还指出,白银是最后一个出现重大突破的贵金属。过去七周,铂金价格几乎呈抛物线走势,逼近每盎司1500美元。铂金已从每盎司900美元以下的4月份低点上涨了66%。与此同时,今年大部分时间,白银一直在每盎司28美元至34美元之间交易。6月份,随着银价涨至每盎司36美元,投资者的兴趣开始回升。Streible说:“铂金一直在上涨,黄金持稳在3300美元上方,所以我们看到大举转向白银并不奇怪,轮到白银了。”从4月份的低点到上周五的高点,银价已经上涨了34%。Streible补充说,与黄金和铂金相比,白银仍有追赶的空间。这种新的势头已将金银比率推低至87.81,为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展望未来,许多分析师仍极度看好白银,理由是工业需求强劲,且在供应持续短缺的情况下投资兴趣上升。上周四,白银协会(Silver Institute)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全球白银ETF的实物持有量增至11.3亿盎司,仅比2021年2月创下的12.1亿盎司峰值低7%。该机构指出:“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9500万盎司,白银ETP投资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数,这种飙升反映出越来越看涨的价格预期。”在绿色能源转型和日益增长的太阳能应用的推动下,白银的工业需求依然强劲。今年的工业消费量预计将达到约6.774亿盎司,与2024年基本持平。FP Markets的首席分析师Aaron Hill表示,他预计银价将维持上行趋势,因为供应难以跟上需求。他说:“强劲的工业需求,尤其是来自像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生产等绿色技术的需求,这些需求在2024年创下了历史新高,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包括俄罗斯和墨西哥等主要采矿区持续的紧张局势,导致供应紧张,二者推动了这一势头。”今年6月,当银价跨过每盎司35美元时,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的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50美元已成为可行的目标。并补充称,银价上涨可能是唯一能够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供应短缺问题的必由之路。他们在上周四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对LBMA白银自由流通量的估计目前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有约1.55亿盎司的白银可供自由购买,市场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白银的流动性幻觉告诉我们,市场只会通过某种形式的实物挤压来实现再平衡。”现货白银季线图 来源:易汇通北京时间7月14日13:05...

权威数读|这四句话,准确解读上半年经济5.3%内涵

权威数读|这四句话,准确解读上半年经济5.3%内涵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