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13日 上午1:11

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12日就菲律宾发表关于“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声明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日前,菲律宾外交部就“南海仲裁案裁决”出台9年发表声明,菲律宾外长在有关研讨会发表主旨演讲。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说,中方在“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的立场一贯且明确,有关“裁决”是一张非法无效没有拘束力的废纸。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所谓“裁决”,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该“裁决”影响。我想再强调几点:

第一,“南海仲裁案”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没有履行事先充分交换意见的必要前提,违背中菲达成的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的共识,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关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磋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的规定,违背了“约定必须遵守”“禁止反言”等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二,“南海仲裁案”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陆地领土问题不属于《公约》管辖范畴。海洋划界问题早在2006年就已被中国明确排除出“强制仲裁”等程序。菲方无视中方声明,执意提起“仲裁”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滥用。“仲裁庭”越权审理,侵犯了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其行为完全背离《公约》目的宗旨,严重损害《公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严重冲击国际海洋法治。众多国际权威法学专家,包括国际法院前院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均认为“裁决”存在严重谬误。

第三,“南海仲裁案”违背了南海的基本事实。“仲裁庭”在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上存在重大缺陷,作出的“裁决”错误明显,漏洞百出。“裁决”把南沙最大岛屿,有着50万平方米的太平岛判定为岩礁而非岛屿,并进而认定南沙群岛没有任何岛礁可以产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完全不符合《公约》规定。如果按这一“标准”,很多国家的主张都是非法的,世界海洋格局将被改写。

发言人说,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南海其他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议,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动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奉劝有关国家不要再拿非法“裁决”这张废纸说事,更不要企图以此为借口进行侵权挑衅,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自食恶果。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

热点

美国农业部上调玉米出口预期至历史新高,库存降至四年低点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受创纪录的出口需求推动,2024/25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预计降至13.4亿蒲式耳,低于上月预测的13.65亿蒲式耳和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3.53亿蒲式耳。USDA将玉米出口预期从26.5亿蒲式耳上调至27.5亿蒲式耳,打破2020/21年度的历史纪录。这一出口激增将使美国玉米库存降至四年最低水平,但预计秋季丰收将推动供应量创历史新高。尽管全球第二大玉米供应国巴西预计将实现丰收,美国玉米凭借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巴西玉米出口因与创纪录的大豆产量竞争港口装载能力,在航运季初期面临物流瓶颈,进一步提升了美国玉米的出口需求。得益于中西部农业带良好的天气条件,美国玉米和大豆作物生长状况良好,预计2025年秋季将迎来丰收,全球玉米供应将进一步增加。然而,美国和巴西强劲的生产前景已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CZ25)和大豆(SX25)期货价格跌至数月低点。USDA报告发布后,12月玉米期货价格短暂上涨后跌至合约新低,11月大豆期货则继续下跌。TeucriumTrading董事总经理杰克?汉利(JakeHanley)表示:“这份报告的影响不足以引发大规模交易。当前市场更多受天气和作物生长状况驱动。”USDA预计2025/2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157.05亿蒲式耳,单产为每英亩181.0蒲式耳,略低于上月预测的158.20亿蒲式耳,但仍为历史最高水平。路透社分析师平均预测产量为157.31亿蒲式耳。大豆产量则小幅下调至43.35亿蒲式耳,单产为每英亩52.5蒲式耳,接近上月预测的43.40亿蒲式耳,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3.34亿蒲式耳基本一致。全球市场影响与展望强劲的出口需求和丰收预期正在重塑全球玉米市场格局。美国玉米出口的增长不仅受到巴西物流限制的推动,还因中国等主要进口国对高质量玉米的持续需求而进一步提振。据USDA数据,2024/25年度全球玉米贸易量预计创下新高,美国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市场对天气风险的关注度上升。尽管当前天气条件有利,但分析师警告,未来数周若出现干旱或极端天气,可能影响美国中西部作物产量,进而推高玉米和大豆价格。投资者和交易商正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USDA后续报告,以评估供需平衡的潜在变化。此外,USDA报告还指出,全球玉米库存预计将因出口增加而小幅收紧,尤其是在南美和黑海地区生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可能为美国玉米价格提供一定支撑,尽管短期内CBOT期货价格仍受丰收预期压制。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一张图: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四周来首次周度上涨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11日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 1663 点,创2025年6月25日以来新高水平,环比(较前值)涨13.52%,创2023年2月23日以来最大涨幅,且为连续第2天上涨(含0增长)。综合短期表格来看,最近11个BDI数据增长情况是:正增长3次,负增长7次,零增长是1次。其中,巴拿马型运费指数(BPI)报1860 点,较前值涨7.95%,海岬型运费指数(BCI)报2104 点,涨26.44%,超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SI)报1219 点,涨3.13%。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三大分项的最新720天走势图、十年走势图等详见汇通财经特制图表。 波罗的海交易所干散货海运指数(用于追踪运载干散货商品的船舶运费)周五上涨,受所有船舶类型运费强劲支撑,该指数创下四周来的首次周度涨幅。追踪好望角型船、巴拿马型船和超灵便型船运费的主要指数上涨198点,至1,663点,涨幅13.5%,达到6月2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合约本周上涨了2%。好望角型船运价指数上涨440点,涨幅26.4%,至2,104点。该合约创下自2023年3月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涨幅。不过,本周该指数已下跌逾10%。海岬型船舶通常运输150,000吨货物,例如铁矿石和煤炭,其平均每日收益增加3,654美元,达到17,453美元。铁矿石期货价格上涨,有望实现第三周上涨,因市场再次燃起希望,即最大消费国中国打击价格战将为新一轮抑制钢铁产能过剩的改革铺平道路。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137点,涨幅8%,至1,860点,创下去年6月2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合约本周上涨了13.4%。巴拿马型船通常运载60,000-70,000吨煤炭或谷物,平均每日收益上涨1,236美元,至16,743美元。船舶经纪商Fearnleys在周三的周度报告中写道:“本周,巴拿马型船市场获得了显著的上涨势头,主要得益于大西洋航运盆地的强劲增长。”“大西洋地区的强劲表现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刺激了此前平静的印尼市场,并为太平洋地区的强劲表现提供了支撑。”在小型船舶中,超灵便型船舶指数上涨37点,至1,219点,涨幅3.1%。 转载自 一期货

新华社快讯:特朗普宣布将对欧盟、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

新华社快讯:特朗普宣布将对欧盟、墨西哥商品征收30%关税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