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5日 上午5:20

【新华财经调查】从“跑马”到“打拳” 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家庭?

暂无

新华财经北京7月3日电(记者孙广见)今年,从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到格斗大赛上的硬核开打,人形机器人“火出圈”的背后折射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技术突破。

然而,从赛场炫技到走进千家万户,人形机器人仍面临重重关卡。业内专家指出,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在多元场景的普及,亟待解决数据瓶颈与成本控制两大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数据“卡脖子”问题?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高度依赖数据的“喂养”。从跑马拉松时的“跌跌撞撞”到擂台上实现“鲤鱼打挺”,都体现了数据的关键驱动作用。业内普遍认为,海量数据训练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化迭代的核心需求。

当前,人形机器人数据远不足以支撑其“智能化”需求。重庆大学教授刘雳宇指出,人形机器人算法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但是目前数据规模小,高质量数据获取难,大模型泛化能力差,直接导致人形机器人在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等方面受限,影响综合决策能力。

为何人形机器人数据获取如此困难?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向宏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开放环境无限场景方面,现实世界开放环境中的场景组合近乎无限,但现有数据集覆盖范围极其有限,像跌倒恢复、非结构化地形行走等关键技能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在文化差异性方面,不同地域的宗教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难以直接引用,远不能满足高质量数据集构建需求。

数据获取难度大也导致人形机器人数据获取成本较常规AI训练更加高昂。记者了解到,传统工业机器人单条数据采集加工成本低于1元,日均采集10万多条,标注人力投入比为1:5,而人形机器人单条数据采集加工成本为50—500元,日均采集200—1000条,标注人力投入比为1:20,数据采集难度和成本差距明显。

要解决“数据荒”困局,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经在积极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如松延动力启动“百城千校百万大军”数据采集计划,通过向学校销售采集设备共建开源数据集,加速算法训练。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人形机器人专用数据标准,覆盖采集、标注、存储全流程,推动数据质量提升。同时,建设国家级的人形机器人数据平台,依托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实现数据安全可控流通,同步出台数据产权、收益分配等配套政策,激励企业开放共享。

为什么价格还“打不下来”?

近期,广州一男子用宇树机器人协助带娃引发网友热议。大部分网友表示,机器人“能干家务”是最能让自己“种草”和“加购”的地方,但是宇树Unitree G1官方售价9.9万起,众擎PM01人形机器人官方售价8.8万起,虽然已经降至入门级轿车的水平,但对比其相对单一的应用场景与尚不完善的智能化水平,价格依然高到让人迅速“拔草”。

“人形机器人推广的核心痛点就是高售价与实用性不匹配,消费者为此‘买单’意愿低。”刘雳宇认为,目前市场在售部分人形机器人感知决策能力普遍较弱,多模态交互不流畅,应用场景也仅限于科研教育、简单工作任务以及展览展示等,难以满足大众复杂的生活需求。

造成人形机器人成本高昂的原因,除了数据采集成本高企之外,还在于国产供应链尚未完全满足量产需求。部分关键核心部件,如精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仍需进口,这些都显著推高了人形机器人的整体售价。

不过,各家公司早已将“降本”“提智”视为迫切突破的核心命题。

“未来5年,家庭服务机器人将得到广泛应用。”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价格仍有很大下探空间,松延动力将通过工艺迭代、高价值数据集积累与场景深耕等方式,推动国产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家庭。

上海触碰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君介绍,公司通过AI大模型通用性提升、关键硬件迭代以及运动控制算法等技术突破,加速成本的下降。并且通过遴选制造业、医疗等场景形成可复用的高价值数据集,实现数据边际成本递减与价值倍增的效果。

在张向宏看来,正如我国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一样,人形机器人产业也要经历培育、成长、成熟的发展曲线,目前产业正处于培育到成长阶段,需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应用普及,提高产品性价比和市场认可度。

大规模商业化还要多久?

人形机器人从“炫技”到实用到底还要多久?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给出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的“元年”,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商用服务、生产制造、巡检等多个ToB下游结构化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张向宏判断,2026-2030年人形机器人将逐步拓展至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到2035年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将适应完全未知环境,具备高泛化能力,满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需求。

“目前行业还将经历‘性能提升-场景验证-规模量产’三阶段。未来5-10年内人形机器人有望走进千家万户,届时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价格将降至万元以内,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关键的技术支撑。”刘雳宇说。

但需要注意的是,未来在家庭、医院等开放性场景大规模应用人形机器人,一定要经过严密的论证,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符合伦理道德。

比消费市场更早启动的,是金融投资领域的全面布局。根据《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4全年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案例71笔,金额84.5亿元,相较于前一年,融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47%,融资金额同比增长226%。

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介绍,公司已制定短期和中长期投资计划及相应的投后赋能计划,其管理的基金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多维度布局。首程资本投资的标的覆盖科研、服务、工业、消费等多个应用场景,聚焦于具有高技术壁垒的通用智能机器人项目。在垂类及特种应用方向,细分领域涵盖工业、医疗、清洁、服务及低空人等领域的机器人项目。

在这股产业投资热潮中,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无界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王磊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短期内商业化变现能力弱,未来产业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投资人形机器人应该谨慎。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恒晅也认为,人形机器人赛事的举办短期内确实刺激了部分企业股价波动,但市场更关注技术落地的确定性和商业化能力。部分概念股估值已隐含未来3-5年收入预期,需警惕技术迭代或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导致的回调风险。

但在朱方文看来,产业的成熟都需要经历多轮的发展周期,呈现波动化状态,长期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首程资本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覆盖更多的优秀项目。

 

编辑:幸骊莎

 

声明:耀新财经为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耀新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

热点

财长贝森特透露重磅内幕:特朗普计划秋季启动美联储换帅

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四(7月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特朗普政府将在今年秋季正式启动寻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替人选的工作。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市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为美国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贝森特在采访中还就关税、通胀、利率政策以及他本人是否可能身兼美联储主席等话题发表了重要看法。

快讯

欧元兑日元逼近一年高点,日元走弱助推反弹但加息预期或限制上行空间

欧元兑日元本周持续上扬,周四再度走高,当前交投于169.75附近,涨幅约0.10%。推动该走势的主要因素是日元走弱,原因在于全球市场风险情绪改善及日本央行(BoJ)政策立场仍显谨慎。美越达成新一轮关税协议,缓解了市场对贸易紧张局势的担忧。这一进展提振了市场对高风险资产的兴趣,削弱了日元的避险需求。与此同时,日本央行继续维持鸽派语调,强化了日元近期弱势表现。日本央行审议委员高田创(Hajime Takata)周四表示,当前的加息周期只是“暂时暂停”,未来仍可能继续紧缩。这一表态结合日本通胀的持续扩散迹象,使市场认为日本央行年内可能再次加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日元进一步贬值,并抑制EUR/JPY的上行动能。一位亚洲货币分析师指出:“虽然日元短线承压,但中期存在政策转向预期,投资者应对欧日汇差变化保持关注。”欧元方面,由于欧洲央行(ECB)整体立场偏鸽,欧元上行动能有限。尽管官员强调宽松周期已接近尾声,但并未排除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可能,尤其在通胀可能持续低于2%目标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欧央行与日本央行的政策路径出现暂时分歧,这成为欧元兑日元上涨的主要逻辑之一。市场接下来将关注欧元区服务业PMI终值,但预计对汇率影响有限。市场更可能关注日本央行是否在未来两个月释放更强烈的紧缩信号,以及欧美央行对通胀走势的最新评估。技术面来看,EUR/JPY当前接近近一年高点170.00关口,短线仍维持多头趋势。日线图显示,汇价稳居5日与10日均线之上,MACD红柱扩大,动能积极,RSI位于65附近,未进入超买但动能偏强。短线阻力位位于170.00与170.30区域,为关键心理与结构压力位。若有效突破,将打开进一步上行通道,目标或指向171.00甚至2023年高点172.00。下方支撑位于168.80与168.20区间,若跌破,短期多头结构或遭破坏。编辑观点:EUR/JPY上涨受益于政策分歧与风险偏好,但可持续性仍需警惕。日元虽受压,但日本央行明确释放后续可能加息信号,加之欧央行尚未彻底结束宽松周期,可能在后市形成反向压制。汇价短线或测试170关口,等待PMI数据和美联储非农数据后再做方向选择。 转载自 一期货

每日机构分析:7月4日

每日机构分析:7月4日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