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4日电 在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货币市场中,瑞士法郎(CHF)表现亮眼,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在众多货币中脱颖而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元虽有一定表现但稍逊一筹,而美元则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瑞郎的强劲走势,不仅是投资者对瑞士稳固经济基础投下的信任票,更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货币政策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图为:美元兑瑞郎走势 来源:新华财经
瑞郎升值的起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避险情绪的急剧升温。美国重启关税政策,让全球贸易前景陷入迷雾。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瑞郎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再次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从数据来看,在瑞郎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同时,欧元/瑞郎汇率自4月22日起,便在0.9305至0.9425的区间内波动,显示出稳定且强劲的升值趋势。
瑞士央行在今年上半年已将政策利率降至零,成功促使通胀率回到正值区间。然而,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长率仅为0.1%,仍处于低位。这一数据使得市场纷纷预期,瑞士央行可能在9月份再次降息25个基点,若成真,瑞士将重新踏入负利率时代。但需要注意的是,瑞士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现复苏迹象,并且瑞士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区间为0%至2%。基于此,短期内实施大幅宽松政策的紧迫性似乎并不高。当下,市场最为关注的是,如果瑞郎持续走强,瑞士央行是否会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与物价平稳。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瑞士央行外汇净买入额仅4900万瑞郎,态度较为温和。这一策略与近年来瑞士央行转向“强瑞郎”的操作相符。回顾过往,为抑制输入型通胀,瑞士央行曾大规模购入瑞郎;而更早之前,为推动通胀回升,其策略倾向于压低瑞郎汇率。由此可见,瑞士央行具备灵活调整策略的能力,一旦形势需要,能够迅速改变干预规模与方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向瑞士央行发出警告,提醒其在资产负债表膨胀的情况下,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在通缩压力或为暂时现象的背景下,过度降息或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可能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从技术图形分析,欧元/瑞郎自4月22日起陷入区间震荡,整体趋势仍偏向下行。目前该汇率处于历史低位,任何风险偏好的改变或政策预期的调整,都可能成为触发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
未来数月对于瑞郎而言至关重要,关税政策的实施、瑞士央行货币政策声明以及瑞士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都将直接左右市场预期与资本流动方向,决定瑞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强势地位。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