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1日 下午2:39

五年间并购、重组计划全告吹,“屡战屡败”的金鸿顺梦碎“马达新贵”

6月30日晚间,金鸿顺公告终止购买新思考电机95.79%股权事项,因交易各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金鸿顺因主业受汽车电动化等冲击,已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多次寻求转型。然而,此次重组计划终止,已是金鸿顺近五年来第四次在并购、重组事项上折戟。金鸿顺表示,终止交易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来将继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每经记者|黄海    每经编辑|魏官红    

金鸿顺的重组计划又告吹了。

6月30日晚间,金鸿顺(603922.SH,股价18.42元,市值33.01亿元)公告称,因“交易各方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各方未能就交易最终方案达成一致”,经公司充分审慎研究及与相关交易各方友好协商,同意终止购买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思考”)95.79%股权。

新思考在业内小有名气。据其官网介绍,公司于2014年在嘉善创立,是一家集微型自动聚焦音圈马达、压电马达、步进马达、风马达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AF-VCM的鼻祖。目前已在安徽巢湖设立生产基地,在日本、韩国等地设立研发机构,是中国国内最大、马达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客户方面,新思考方面称,公司是欧菲光、丘钛、光宝、致伸、联合光电等模组厂的最大马达供应商,也是华为、小米、OPPO、联想等终端客户的主力供应商。

得益于此,金鸿顺的重组计划自推出以来就备受外界关注。但如今,随着计划终止,金鸿顺重组吸纳“马达新贵”梦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注意到,这已是近五年来金鸿顺第四次在重组、并购事项上折戟。

收购“马达新贵”计划告吹

金鸿顺于2017年上市,主要从事汽车车身和底盘冲压零部件及其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受行业影响,自2019年至今,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六年亏损。

在2024年11月披露的交易预案中,金鸿顺曾提及公司传统主业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受到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冲击,传统乘用车行业景气度下滑,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国内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整车价格下降趋势不断传导至上游产业。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进入规模整合的阶段,行业竞争激烈,盈利空间受限。

转型是大势所趋。金鸿顺并不避讳提及公司近几年在转型上做出的尝试:“上市公司多年来不断尝试由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这样的诉求下,新思考走进金鸿顺的视野。据公开信息,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月至8月,新思考未经审计营收分别为4.65亿元、8.79亿元和9.75亿元。据嘉善本地媒体报道,2024年新思考的总产值约为16亿元,2025年计划总产值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思考还是A股上市公司欧菲光的关联方,二者最终实际控制人均为蔡荣军。另据欧菲光2024年年报,其去年从新思考处采购材料、接受服务的发生额累计4.32亿元。

在相关交易预案中,金鸿顺对新思考不吝溢美之词:标的公司主要从事微型驱动马达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手持影像、低空经济、安防监控、汽车电子等,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广泛的产品布局。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借助自身多年汽车行业经验,与标的公司形成产品与客户渠道方面的协同互补,加速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方向战略转型,并在原有业务之外新增布局微型驱动马达业务,有利于上市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金鸿顺称。

这样一家身披多重光环的重组标的,让金鸿顺在披露计划之初吸引了大量资本关注。去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金鸿顺股价连续攀升,最高至31.36元/股,较公司2024年9月的股价低点13.60元/股,大涨超130%。

随后,金鸿顺连续按月披露重组进展公告,直至今年6月30日晚间,金鸿顺突然宣布计划终止。

五年内并购、重组计划连续告吹

谈及此次终止交易的影响,金鸿顺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交易各方未就具体方案最终达成实质性协议,各方对终止本次交易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战略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实际上,这已是金鸿顺近五年来第四次在并购、重组事项上折戟。2020年,金鸿顺曾筹划收购慧博云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与此次收购新思考事项告吹的原因类似,金鸿顺对慧博云通的收购因最终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未果。两年后的2022年10月,慧博云通(301316.SZ,股价43.08元,市值174.04亿元)登陆创业板,独立上市。

上述收购事项告吹的次年,金鸿顺实控人拟发生变更。至2022年9月,新、老实控人完成股权转让的工商登记,刘栩成为公司新实控人。随后,金鸿顺又相继发起多起并购。

2022年,金鸿顺宣布全资子公司苏州金鸿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收购德雷射科(廊坊)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开始跨界“追光”。因标的公司从事光伏电性能I-V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金鸿顺曾表示,若完成相关股权收购事宜,公司将进入光伏行业,新增光伏领域高端设备制造业务。但该计划最终未果。

2023年,金鸿顺又宣布计划通过子公司增资及股权收购的方式收购新乡市丰发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40%股权。标的是一家专业从事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及技术研发、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企业。金鸿顺称,若完成对标的40%股权的收购,公司将扩展业务范围。但在当年底,金鸿顺再次宣布终止股权收购。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22973159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spot_img

热点

快讯

欧洲央行重磅发声:通胀动荡未平,誓言“强力出击”稳定经济!

文章来源:汇通网 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欧洲央行(ECB)于周一(6月30日)在葡萄牙辛特拉发布了一项重要的五年战略更新,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内,通胀环境将持续动荡,并承诺对通胀偏离2%目标的情况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这一表态不仅回应了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也向市场传递了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更加果断的信号。面对地缘政治分裂、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结构性挑战,欧洲央行如何应对通胀的“新常态”?通胀动荡的根源:结构性变化的挑战欧洲央行在其声明中指出,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为通胀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的全球经济分裂,使得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直接影响到物价的稳定性。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生产力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劳动力供给和消费模式产生了长期影响,而气候变化则通过能源价格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给通胀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欧洲央行坦言,这些因素叠加使得通胀环境“可能更加动荡”,与2%的对称通胀目标的偏差将更加显著。战略升级:对称应对通胀高低为了应对这一复杂的通胀环境,欧洲央行在最新的五年战略中明确承诺,将对通胀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采取同等力度的政策措施。这一立场是对2021年战略的重大调整。此前,欧洲央行更关注通胀长期偏低的风险,而忽视了通胀快速上升的可能性,这一点曾遭到不少批评。如今,欧洲央行强调“目标的对称性”,表示无论通胀是高于还是低于2%的目标,都将采取“适当有力或持续的货币政策行动”。这一变化表明,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上将更加平衡和灵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通胀情景。吸取教训:从宽松政策到强力应对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连恩(Philip Lane)在介绍新战略时坦言,过去几年中,欧洲央行从通胀的快速上升中吸取了宝贵教训。他特别指出:“当通胀开始上升时,有可能会飙涨,这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一表态反映了欧洲央行对过去政策反应的反思,尤其是在2021年战略中过于聚焦低通胀风险的失误。如今,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将以更果断的姿态应对通胀波动,避免重蹈覆辙。内部争议:鹰派呼声与政策反思尽管新战略在基调上重申了欧洲央行的正确方向,但其并未对过去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进行深入批评,这让部分管委感到失望。一些鹰派官员近年来多次表示,超宽松政策(如大规模量化宽松,QE)在过去十年中可能加剧了通胀失控的风险。荷兰国际集团(ING)全球宏观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Carsten Brzeski)评论道:“新战略的基调缺乏自省,更多是在重申欧洲央行当前的政策路径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副行长路易斯·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央行已从宽松政策的弊端中吸取教训,未来可能会提高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门槛,以更谨慎地应对通胀挑战。结语:欧洲央行的强硬姿态与欧元走势分析欧洲央行此次战略调整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央行将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通胀波动,无论是通胀过高还是过低,都将果断采取行动。这一承诺不仅增强了市场对欧洲央行控通胀能力的信心,也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然而,这一强硬立场可能对欧元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市场对欧洲央行加息或收紧政策的预期可能推高欧元汇率,增强其吸引力;另一方面,若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通胀压力减弱,欧洲央行的强硬政策可能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从而对欧元形成下行风险。总体来看,欧元走势将取决于欧洲央行如何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演变。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