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x 24 小时

商业

专栏

时事

创投

中信建投期货:美国铜关税确定,沪伦铜承压

铜:隔夜沪铜企稳于 78500 元附近,伦铜收至 9682 美元,目前 CL 溢价约 28.5%。 宏观内强外弱。国内,地产改善预期升温,铜价企稳小幅回暖。海外,特朗普宣布...

7月11日亚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7月11日亚市更新的黄金、白银、铂金、钯金、原油、天然气、铜(商品)以及:美元指数、欧元、英镑、日元、瑞郎、澳元、加元、纽元(热门货币对)的支撑阻力位一览。 转载自 一期货

CBOT持仓警报!三大谷物净空持仓同步飙升,市场已提前押注USDA报告利空?

周五(7月1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谷物期货市场呈现谨慎氛围,价格反映了短期定位与基本面压力的交织。玉米和大豆期货本周料将收跌,受美国中西部有利天气推动丰收预期提振。小麦期货在上一交易日强劲表现后回落,因主要出口国供应担忧缓解。大宗商品基金在多数CBOT谷物合约中增加净空头持仓,显示看空情绪,市场正消化充足供应预期并等待美国农业部(USDA)月度供需报告。本文基于最新持仓变动、基差水平及国际贸易动态,分析玉米、大豆、豆粕、豆油和小麦期货的走势,探讨未来市场方向。根据汇通财经观察,海外交易商估算的结果显示:2025年7月10日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最近5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最新30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具体变动数据见图表。 玉米期货:看空情绪主导,供应充足施压 玉米期货持续承压,最活跃的12月合约(CZ25)7月10日收于4.16-1/2美元/蒲式耳,上涨1美分,但本周下跌近5%,为2月下旬以来最大周跌幅。大宗商品基金大幅增持净空头,7月10日增加5000手,近五日净增空头26500手,30日净增空头72600手,反映对美国充足供应的信心。美国国家气象局6-10日展望显示,玉米产区100%地区降水低于正常水平,35%地区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支撑丰收预期。国际方面,阿根廷2024/25年度玉米产量预计为4900万吨,增加全球供应压力。美国中西部基差水平,如伊利诺伊州莫里斯(下降2美分至+10美分/蒲式耳),保持平稳至偏弱,表明现货市场支持有限。USDA即将发布的报告预计上调美国玉米期末库存,进一步打压市场情绪。短期价格可能因技术性买盘有所回升,但基金看空定位和供应前景预示玉米期货将持续偏弱。 大豆期货:空头回补推高价格,基本面限制涨幅 大豆期货小幅反弹,11月合约(SX25)7月10日收于10.13-3/4美元/蒲式耳,上涨6-1/2美分,受USDA报告前空头回补推动。大宗商品基金转为净买入,7月10日增持2500手,但近五日净增空头14000手,30日净增空头12500手。美国出口销售表现强劲提供一定支撑,但中西部有利天气(100%大豆产区降水低于正常水平)限制上涨空间。分析师预计USDA将上调2024/25及2025/26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1.695亿吨,略低于上月的1.696亿吨。中西部基差水平,如伊利诺伊州迪凯特(+25美分/蒲式耳)保持稳定,反映现货市场谨慎。基金看空定位与充足供应预期表明,大豆期货难以持续上涨,除非出口需求意外强劲,价格可能在当前水平附近震荡。 豆粕期货:基金做多推升价格,出口销售表现不一 豆粕期货上涨,基准合约7月10日收高0.8%,受大宗商品基金增持2500手净多头推动,扭转周三的平仓态势。近五日基金净增多头2000手,但30日净增空头28500手,显示情绪复杂。USDA报告显示,截至7月3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豆粕净销售量为20.77万吨,较前一周下降32%,但较四周均值增长7%;2025/26年度销售量为37.08万吨,低于前一周的39.74万吨。中西部基差水平稳定,反映现货市场平衡。基金买盘与美国强劲生产预期交织,豆粕价格上行空间有限,预计在USDA库存更新前维持区间震荡。出口需求变化或天气意外扰动可能引发价格波动。 豆油期货:温和上涨,持仓波动加剧 豆油期货小幅走高,基准合约7月10日上涨0.4%,跟随大豆和豆粕市场涨势。基金转为净买入1500手,扭转周三净抛售3000手的态势,但近五日净增空头17500手,30日净增多头24500手,显示情绪波动。USDA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豆油净销售量为4000吨,较前一周下降66%,较四周均值低20%,反映需求疲软。中西部基差水平稳定,表明现货市场活跃度有限。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收割完成,产量为5020万吨,全球油料供应充足限制价格上涨。豆油期货短期可能因基金定位出现波动,但供应看空前景预示价格偏向下行,除非需求显著回暖。...

美俄外长密谈50分钟曝光!特朗普对普京态度突变,俄乌冲突迎来惊天转折?

据道琼斯通讯社,周四(7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论坛上,一场持续50分钟的美俄高层秘密会谈引发全球瞩目。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这场"火药味与试探性并存"的对话,不仅透露出白宫对俄乌战事的极度不满,更可能成为改变三年战局的关键转折点。【交锋现场直击】7月的吉隆坡热浪袭人,但美俄外长的会晤气氛更为灼热。据现场记者观察,卢比奥在会谈结束后面色凝重地表示,双方就乌克兰问题提出了"颠覆性的新思路"。这位以强硬著称的国务卿特别强调,已向俄方明确传达了美国对持续升级战事的"深度失望",这种罕见的直白表态在外交辞令中实属重磅炸弹。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会谈恰逢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方面证实,就在会谈前24小时内,俄军倾泻数十枚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造成2死23伤的惨剧。这种"以打促谈"的战术,为会谈蒙上了更浓厚的阴影。【特朗普政府的摇摆棋局】白宫内部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政策撕裂。一方面,特朗普总统周一(7月7日)突然宣布恢复对乌军援,直言"乌克兰必须自卫";另一方面又考虑加码部署"爱国者"系统,这与其此前限制军援的态度形成戏剧性反差。资深外交官弗里德揭露了更深层困境:"莫斯科擅长用复杂方案消耗西方耐心。"这位奥巴马时期的对俄制裁操盘手警告,俄罗斯的谈判策略本质上是"拖延战术"。而特朗普近期对普京态度的剧烈波动——从2月称赞其"信守承诺"到本周怒斥"全是废话",更暴露了美国战略的混乱。【制裁大棒与军援底牌】据知情人士透露,卢比奥在会谈中亮出了隐藏杀招: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的对俄终极制裁方案。该计划拟对俄油气、铀等战略物资征收500%的"毁灭性关税",这相当于对俄经济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与此同时,军援博弈也进入新阶段。美国不仅重启武器输送,更罕见要求欧洲盟友分摊压力。卢比奥点名西班牙、德国等国家提供防空系统,这种"点名施压"的做法,反映出美国试图重构援乌国际联盟的战略意图。【和平曙光还是战争迷雾?】虽然俄外交部宣称会谈"坦率且具实质性",但双方释放的信号充满矛盾。卢比奥所称的"新路径"仍笼罩在谜团中,而俄方在会谈后立即升级军事行动,更让外界质疑谈判诚意。分析人士指出,这场会谈暴露出三个关键症结:美国既想快速结束战争又担忧落入俄罗斯陷阱;欧洲盟友的援乌意愿持续衰减;而乌克兰自身在承受巨大伤亡后,谈判筹码正在持续流失。【世纪博弈的下一章】随着2025年进入下半场,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正来到命运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既要面对国内强硬派的施压,又要平衡"迅速收官"的政治需求。而普京政权则在西方制裁与战场消耗的双重挤压下,同样面临抉择时刻。这场50分钟的密室交谈,或许将成为改写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性时刻。但和平的橄榄枝能否穿透硝烟,仍取决于美俄接下来是选择真刀真枪的谈判桌,还是继续在战场与外交的双重博弈中消耗下去。分析师指出,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特别是俄罗斯近期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及美国恢复对乌武器供应和考虑加码制裁(如对俄石油、天然气等征收500%关税),将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通常在冲突升级时受到投资者青睐,需求增加可能推动金价短期上涨。另外,特朗普政府在对乌援助与制裁政策上的反复(暂停后恢复武器供应、考虑额外部署“爱国者”系统)可能导致市场情绪波动。投资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推高避险需求,利好金价。然而,若和谈取得实质进展,地缘风险缓和,金价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北京时间10:54,现货黄金现报3334.36美元/盎司。 转载自 一期货

美国联邦法官放大招!集体诉讼叫停“出生公民权”新政,特朗普再遇法律滑铁卢

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命令终止“出生公民权”的政策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政策试图颠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宪法对出生公民权的保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然而,周四(7月10日),一名联邦法官以集体诉讼为武器,成功在全国范围内阻止了这项争议政策的实施。这场法律较量不仅挑战了特朗普政府的权威,也为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释和适用掀开了新篇章。背景:特朗普“出生公民权”新政引爆争议政策的核心与争议2025年1月,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上台伊始便签署了一项极具争议性的行政命令,宣布在美国出生的儿童若其父母中无一人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合法居民,将无法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一政策直接挑战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美国公民”的条款,试图重新定义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出生公民权”的法律理解。这一政策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限制非法移民及其子女的公民身份。然而,它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批评。支持者认为,这项政策是对非法移民和临时访美者的一种限制,符合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反对者则指出,这不仅违背宪法精神,也将对数以万计在美国出生的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份危机。最高法院的限制与新挑战就在这项政策引发激烈争论之际,美国最高法院于2025年6月做出了一项重要裁决,限制下级法院在类似案件中发布全国性禁令。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阻止特朗普政策的法律行动都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看似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扫清了障碍,但也为反对者提供了新的法律策略——通过集体诉讼寻求更广泛的救济。核心事件:联邦法官的果断反击新罕布什尔州的集体诉讼周四(7月10日),新罕布什尔州联邦地区法官约瑟夫·拉普兰特(Joseph Laplante)做出了一个震撼全美的裁决:批准了一项针对特朗普政府“出生公民权”政策的集体诉讼,成功在全国范围内阻止了该政策的实施。这起集体诉讼由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发起,代表的是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儿童,他们因特朗普的新政可能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起诉讼的原告包括三名移民:一名孕妇、一名于2024年4月分娩的女性,以及一名2024年3月出生婴儿的父亲。他们代表自己的子女以及其他在美国出生的儿童,主张特朗普的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明确规定。拉普兰特法官在裁决中指出,这项行政命令“合宪性极具争议”,且未经充分的立法辩论便试图剥夺成千上万人的公民身份,因此有必要迅速采取行动予以阻止。集体诉讼的法律突破拉普兰特法官的裁决巧妙地规避了最高法院对全国性禁令的限制。他通过批准集体诉讼,允许代表大量相似处境的个人寻求法律救济。这种方式不仅绕过了最高法院的限制,还为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法律行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拉普兰特由小布什总统任命,其果断的司法行动彰显了司法系统在面对行政权力的重要制衡作用。各方反应:激烈交锋与深远影响反对者的胜利宣言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这一裁决表示了高度赞扬。ACLU马萨诸塞州分会执行主任卡罗尔·罗斯(Carol Rose)表示:“这项裁决再次确认,美国宪法平等地赋予所有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公民身份,而不仅仅是那些父母拥有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权的婴儿。”这一胜利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重大打击,也为捍卫宪法权利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白宫的愤怒回应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Harrison Fields)对裁决表达了强烈不满,称其为“公然且非法地企图规避最高法院的明确命令”。白宫的回应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这一司法挫败的不甘,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法律和政治博弈。法律专家的解读法律专家认为,拉普兰特的裁决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对集体诉讼作为对抗政府政策的有力工具的肯定。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移民权利诊所负责人埃洛拉·穆克吉(Elora Mukherjee)表示:“集体诉讼仍然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关键机制。这项裁决意义重大,表明司法系统能够在面对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时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展望:公民权之争的下一站法律战未完待续尽管新罕布什尔州的裁决暂时阻止了特朗普政策的实施,但这场围绕“出生公民权”的法律战远未结束。最高法院的裁决仅将行政令的生效推迟至7月下旬,且并未对政策的根本合法性做出最终判断。未来,法院可能需要进一步审视《第十四修正案》的适用范围,以及行政命令是否能够单方面改变宪法条款的传统解释。社会与政治的深远影响特朗普的“出生公民权”新政不仅是一项移民政策,更触及了美国社会关于身份、平等和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讨论。这场争议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分裂,同时也将考验司法系统在平衡行政权力与宪法权利之间的作用。对于数以万计在美国出生的儿童及其家庭来说,这场法律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结语:宪法与权力的较量新罕布什尔州联邦法官的裁决为特朗普政府的“出生公民权”政策设置了新的法律障碍,也为捍卫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注入了新的希望。这场围绕公民权的法律风暴不仅是一次司法与行政权力的较量,更是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考验。在未来,随着集体诉讼的推进和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这场争议注定将继续牵动全美的目光。对美元影响分析:短期内,这一裁决可能引发市场不确定性。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被视为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性措施,若被叫停,可能缓解部分投资者的担忧,特别是在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如农业、建筑业)。这可能对美元构成轻微支撑,因市场可能预期更稳定的经济环境。然而,白宫的强烈反对和潜在的法律战延续可能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美元小幅波动或承压。 长期来看,若“出生公民权”政策被彻底废除,可能对美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保持“出生公民权”可能吸引更多移民,扩大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理论上利好经济增长和美元价值。但若后续法律战导致政策反复,市场信心可能受损,美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北京时间11:11,美元指数现报97.83。 转载自 一期货

7 x 24 小时

商业

专栏

时事

创投

中信建投期货:美国铜关税确定,沪伦铜承压

铜:隔夜沪铜企稳于 78500 元附近,伦铜收至 9682 美元,目前 CL 溢价约 28.5%。 宏观内强外弱。国内,地产改善预期升温,铜价企稳小幅回暖。海外,特朗普宣布...

7月11日亚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7月11日亚市更新的黄金、白银、铂金、钯金、原油、天然气、铜(商品)以及:美元指数、欧元、英镑、日元、瑞郎、澳元、加元、纽元(热门货币对)的支撑阻力位一览。 转载自 一期货

CBOT持仓警报!三大谷物净空持仓同步飙升,市场已提前押注USDA报告利空?

周五(7月1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谷物期货市场呈现谨慎氛围,价格反映了短期定位与基本面压力的交织。玉米和大豆期货本周料将收跌,受美国中西部有利天气推动丰收预期提振。小麦期货在上一交易日强劲表现后回落,因主要出口国供应担忧缓解。大宗商品基金在多数CBOT谷物合约中增加净空头持仓,显示看空情绪,市场正消化充足供应预期并等待美国农业部(USDA)月度供需报告。本文基于最新持仓变动、基差水平及国际贸易动态,分析玉米、大豆、豆粕、豆油和小麦期货的走势,探讨未来市场方向。根据汇通财经观察,海外交易商估算的结果显示:2025年7月10日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最近5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最新30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具体变动数据见图表。 玉米期货:看空情绪主导,供应充足施压 玉米期货持续承压,最活跃的12月合约(CZ25)7月10日收于4.16-1/2美元/蒲式耳,上涨1美分,但本周下跌近5%,为2月下旬以来最大周跌幅。大宗商品基金大幅增持净空头,7月10日增加5000手,近五日净增空头26500手,30日净增空头72600手,反映对美国充足供应的信心。美国国家气象局6-10日展望显示,玉米产区100%地区降水低于正常水平,35%地区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支撑丰收预期。国际方面,阿根廷2024/25年度玉米产量预计为4900万吨,增加全球供应压力。美国中西部基差水平,如伊利诺伊州莫里斯(下降2美分至+10美分/蒲式耳),保持平稳至偏弱,表明现货市场支持有限。USDA即将发布的报告预计上调美国玉米期末库存,进一步打压市场情绪。短期价格可能因技术性买盘有所回升,但基金看空定位和供应前景预示玉米期货将持续偏弱。 大豆期货:空头回补推高价格,基本面限制涨幅 大豆期货小幅反弹,11月合约(SX25)7月10日收于10.13-3/4美元/蒲式耳,上涨6-1/2美分,受USDA报告前空头回补推动。大宗商品基金转为净买入,7月10日增持2500手,但近五日净增空头14000手,30日净增空头12500手。美国出口销售表现强劲提供一定支撑,但中西部有利天气(100%大豆产区降水低于正常水平)限制上涨空间。分析师预计USDA将上调2024/25及2025/26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1.695亿吨,略低于上月的1.696亿吨。中西部基差水平,如伊利诺伊州迪凯特(+25美分/蒲式耳)保持稳定,反映现货市场谨慎。基金看空定位与充足供应预期表明,大豆期货难以持续上涨,除非出口需求意外强劲,价格可能在当前水平附近震荡。 豆粕期货:基金做多推升价格,出口销售表现不一 豆粕期货上涨,基准合约7月10日收高0.8%,受大宗商品基金增持2500手净多头推动,扭转周三的平仓态势。近五日基金净增多头2000手,但30日净增空头28500手,显示情绪复杂。USDA报告显示,截至7月3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豆粕净销售量为20.77万吨,较前一周下降32%,但较四周均值增长7%;2025/26年度销售量为37.08万吨,低于前一周的39.74万吨。中西部基差水平稳定,反映现货市场平衡。基金买盘与美国强劲生产预期交织,豆粕价格上行空间有限,预计在USDA库存更新前维持区间震荡。出口需求变化或天气意外扰动可能引发价格波动。 豆油期货:温和上涨,持仓波动加剧 豆油期货小幅走高,基准合约7月10日上涨0.4%,跟随大豆和豆粕市场涨势。基金转为净买入1500手,扭转周三净抛售3000手的态势,但近五日净增空头17500手,30日净增多头24500手,显示情绪波动。USDA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豆油净销售量为4000吨,较前一周下降66%,较四周均值低20%,反映需求疲软。中西部基差水平稳定,表明现货市场活跃度有限。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收割完成,产量为5020万吨,全球油料供应充足限制价格上涨。豆油期货短期可能因基金定位出现波动,但供应看空前景预示价格偏向下行,除非需求显著回暖。...

美俄外长密谈50分钟曝光!特朗普对普京态度突变,俄乌冲突迎来惊天转折?

据道琼斯通讯社,周四(7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论坛上,一场持续50分钟的美俄高层秘密会谈引发全球瞩目。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这场"火药味与试探性并存"的对话,不仅透露出白宫对俄乌战事的极度不满,更可能成为改变三年战局的关键转折点。【交锋现场直击】7月的吉隆坡热浪袭人,但美俄外长的会晤气氛更为灼热。据现场记者观察,卢比奥在会谈结束后面色凝重地表示,双方就乌克兰问题提出了"颠覆性的新思路"。这位以强硬著称的国务卿特别强调,已向俄方明确传达了美国对持续升级战事的"深度失望",这种罕见的直白表态在外交辞令中实属重磅炸弹。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会谈恰逢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乌克兰方面证实,就在会谈前24小时内,俄军倾泻数十枚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造成2死23伤的惨剧。这种"以打促谈"的战术,为会谈蒙上了更浓厚的阴影。【特朗普政府的摇摆棋局】白宫内部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政策撕裂。一方面,特朗普总统周一(7月7日)突然宣布恢复对乌军援,直言"乌克兰必须自卫";另一方面又考虑加码部署"爱国者"系统,这与其此前限制军援的态度形成戏剧性反差。资深外交官弗里德揭露了更深层困境:"莫斯科擅长用复杂方案消耗西方耐心。"这位奥巴马时期的对俄制裁操盘手警告,俄罗斯的谈判策略本质上是"拖延战术"。而特朗普近期对普京态度的剧烈波动——从2月称赞其"信守承诺"到本周怒斥"全是废话",更暴露了美国战略的混乱。【制裁大棒与军援底牌】据知情人士透露,卢比奥在会谈中亮出了隐藏杀招: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的对俄终极制裁方案。该计划拟对俄油气、铀等战略物资征收500%的"毁灭性关税",这相当于对俄经济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与此同时,军援博弈也进入新阶段。美国不仅重启武器输送,更罕见要求欧洲盟友分摊压力。卢比奥点名西班牙、德国等国家提供防空系统,这种"点名施压"的做法,反映出美国试图重构援乌国际联盟的战略意图。【和平曙光还是战争迷雾?】虽然俄外交部宣称会谈"坦率且具实质性",但双方释放的信号充满矛盾。卢比奥所称的"新路径"仍笼罩在谜团中,而俄方在会谈后立即升级军事行动,更让外界质疑谈判诚意。分析人士指出,这场会谈暴露出三个关键症结:美国既想快速结束战争又担忧落入俄罗斯陷阱;欧洲盟友的援乌意愿持续衰减;而乌克兰自身在承受巨大伤亡后,谈判筹码正在持续流失。【世纪博弈的下一章】随着2025年进入下半场,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正来到命运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既要面对国内强硬派的施压,又要平衡"迅速收官"的政治需求。而普京政权则在西方制裁与战场消耗的双重挤压下,同样面临抉择时刻。这场50分钟的密室交谈,或许将成为改写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性时刻。但和平的橄榄枝能否穿透硝烟,仍取决于美俄接下来是选择真刀真枪的谈判桌,还是继续在战场与外交的双重博弈中消耗下去。分析师指出,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特别是俄罗斯近期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及美国恢复对乌武器供应和考虑加码制裁(如对俄石油、天然气等征收500%关税),将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通常在冲突升级时受到投资者青睐,需求增加可能推动金价短期上涨。另外,特朗普政府在对乌援助与制裁政策上的反复(暂停后恢复武器供应、考虑额外部署“爱国者”系统)可能导致市场情绪波动。投资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推高避险需求,利好金价。然而,若和谈取得实质进展,地缘风险缓和,金价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北京时间10:54,现货黄金现报3334.36美元/盎司。 转载自 一期货

美国联邦法官放大招!集体诉讼叫停“出生公民权”新政,特朗普再遇法律滑铁卢

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命令终止“出生公民权”的政策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政策试图颠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宪法对出生公民权的保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然而,周四(7月10日),一名联邦法官以集体诉讼为武器,成功在全国范围内阻止了这项争议政策的实施。这场法律较量不仅挑战了特朗普政府的权威,也为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释和适用掀开了新篇章。背景:特朗普“出生公民权”新政引爆争议政策的核心与争议2025年1月,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内上台伊始便签署了一项极具争议性的行政命令,宣布在美国出生的儿童若其父母中无一人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合法居民,将无法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一政策直接挑战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的人均为美国公民”的条款,试图重新定义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出生公民权”的法律理解。这一政策被视为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限制非法移民及其子女的公民身份。然而,它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批评。支持者认为,这项政策是对非法移民和临时访美者的一种限制,符合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反对者则指出,这不仅违背宪法精神,也将对数以万计在美国出生的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份危机。最高法院的限制与新挑战就在这项政策引发激烈争论之际,美国最高法院于2025年6月做出了一项重要裁决,限制下级法院在类似案件中发布全国性禁令。这意味着,任何试图阻止特朗普政策的法律行动都必须寻找新的途径。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看似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扫清了障碍,但也为反对者提供了新的法律策略——通过集体诉讼寻求更广泛的救济。核心事件:联邦法官的果断反击新罕布什尔州的集体诉讼周四(7月10日),新罕布什尔州联邦地区法官约瑟夫·拉普兰特(Joseph Laplante)做出了一个震撼全美的裁决:批准了一项针对特朗普政府“出生公民权”政策的集体诉讼,成功在全国范围内阻止了该政策的实施。这起集体诉讼由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发起,代表的是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儿童,他们因特朗普的新政可能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起诉讼的原告包括三名移民:一名孕妇、一名于2024年4月分娩的女性,以及一名2024年3月出生婴儿的父亲。他们代表自己的子女以及其他在美国出生的儿童,主张特朗普的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明确规定。拉普兰特法官在裁决中指出,这项行政命令“合宪性极具争议”,且未经充分的立法辩论便试图剥夺成千上万人的公民身份,因此有必要迅速采取行动予以阻止。集体诉讼的法律突破拉普兰特法官的裁决巧妙地规避了最高法院对全国性禁令的限制。他通过批准集体诉讼,允许代表大量相似处境的个人寻求法律救济。这种方式不仅绕过了最高法院的限制,还为反对特朗普政策的法律行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拉普兰特由小布什总统任命,其果断的司法行动彰显了司法系统在面对行政权力的重要制衡作用。各方反应:激烈交锋与深远影响反对者的胜利宣言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对这一裁决表示了高度赞扬。ACLU马萨诸塞州分会执行主任卡罗尔·罗斯(Carol Rose)表示:“这项裁决再次确认,美国宪法平等地赋予所有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公民身份,而不仅仅是那些父母拥有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权的婴儿。”这一胜利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重大打击,也为捍卫宪法权利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白宫的愤怒回应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Harrison Fields)对裁决表达了强烈不满,称其为“公然且非法地企图规避最高法院的明确命令”。白宫的回应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这一司法挫败的不甘,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法律和政治博弈。法律专家的解读法律专家认为,拉普兰特的裁决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对集体诉讼作为对抗政府政策的有力工具的肯定。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移民权利诊所负责人埃洛拉·穆克吉(Elora Mukherjee)表示:“集体诉讼仍然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关键机制。这项裁决意义重大,表明司法系统能够在面对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时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展望:公民权之争的下一站法律战未完待续尽管新罕布什尔州的裁决暂时阻止了特朗普政策的实施,但这场围绕“出生公民权”的法律战远未结束。最高法院的裁决仅将行政令的生效推迟至7月下旬,且并未对政策的根本合法性做出最终判断。未来,法院可能需要进一步审视《第十四修正案》的适用范围,以及行政命令是否能够单方面改变宪法条款的传统解释。社会与政治的深远影响特朗普的“出生公民权”新政不仅是一项移民政策,更触及了美国社会关于身份、平等和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讨论。这场争议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分裂,同时也将考验司法系统在平衡行政权力与宪法权利之间的作用。对于数以万计在美国出生的儿童及其家庭来说,这场法律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结语:宪法与权力的较量新罕布什尔州联邦法官的裁决为特朗普政府的“出生公民权”政策设置了新的法律障碍,也为捍卫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注入了新的希望。这场围绕公民权的法律风暴不仅是一次司法与行政权力的较量,更是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考验。在未来,随着集体诉讼的推进和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这场争议注定将继续牵动全美的目光。对美元影响分析:短期内,这一裁决可能引发市场不确定性。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被视为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性措施,若被叫停,可能缓解部分投资者的担忧,特别是在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如农业、建筑业)。这可能对美元构成轻微支撑,因市场可能预期更稳定的经济环境。然而,白宫的强烈反对和潜在的法律战延续可能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美元小幅波动或承压。 长期来看,若“出生公民权”政策被彻底废除,可能对美国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保持“出生公民权”可能吸引更多移民,扩大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理论上利好经济增长和美元价值。但若后续法律战导致政策反复,市场信心可能受损,美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北京时间11:11,美元指数现报97.83。 转载自 一期货
2025年 7月 12日 下午1:54

基金公司忙着调基准 多家仍在酝酿 调整基准后能让收益更好吗?

公募基金在我国发展二十余年来,业界从未有哪一刻像如今这般,把业绩比较基准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

自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已有24只公募基金官宣修订业绩比较基准。此外,记者从行业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也在等监管确定的基准调整规则出台。

从今年的情况看,则已有313只产品修订业绩比较基准。相较而言,新规以来修订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数量并不算多,大多基金公司对此保持审慎态度。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还在研究该议题,具体修订标准尚未落地。

在一系列调整中,不少灵活配置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大修”,或从偏债型、市场利率型转为偏权益型,或由偏权益型转为偏债型、市场利率型等。不过,少数产品修订业绩比较基准后的阶段性业绩,相比于基准的收益率曲线更“漂亮”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修订业绩比较基准是基于防范风格漂移风险、优化投资者预期管理、避免错误配置的长期累积等目的,它进一步将基金经理收入报酬与基金创造的超额收益情况绑定。但做好这一切,需要基金经理以自身专业投资实力做好产品,而不是让新的业绩比较基准来“适应”基金经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价值挖掘的本职工作更为重要。

多只产品修订业绩比较基准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贯穿在风险防范、绩效考核、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自此以来,已有24只公募基金官宣修订业绩比较基准。

其中,6月11日,汇添富鑫添利6个月持有(FOF)正式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从“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9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2%”变更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85%+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2%+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3%+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变更缘由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益,以更科学、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评价产品业绩表现”。

相较而言,该产品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降低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权重,新增中证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收益率和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权重,并将原有业绩比较基准中的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更换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另据合同约定,选取相似的或可替代的标的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参照,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汇添富表示,选择该业绩比较基准,基于上述指数合理、透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有一定市场覆盖率,不易被操纵;由于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选用该业绩比较基准能够忠实反映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近来修改业绩比较基准的还有华宝港股通恒生中国,6月9日,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中的“经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收益率*95%”,更改为“经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收益率*95%”。从指数情况看,后者成份股数量更多,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调整至15%,前五大成份股的合计比重不超过60%‌,较前者行业分布相对更为均衡,指数代表性和投资价值也有所提升。

6月3日,新华鑫益灵活配置型基金也宣布业绩比较基准“大修”,由追求绝对收益的“年化收益率10%”变更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债总指数收益率*40%”,整体依旧偏权益。

众所周知,业绩比较基准明确了基金资产配置比例、行业覆盖范围及风险收益特征,是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标尺”。新规之下,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进一步将基金经理收入报酬与基金创造的超额收益情况绑定,让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年内的情形看,则已有313只产品修订业绩比较基准。这其中既包含权益类基金、债券类基金、商品类基金,也有不少QDII基金和FOF基金。

这其中,有4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对业绩比较基准做出了调整,不少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从偏债型、市场利率型转为偏权益型,或由偏权益型转为偏债型、或市场利率型。

如中信保诚新锐回报,其业绩比较基准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3%”,修订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新综合全价(1-3年)指数收益率*20%”,为市场利率型转为偏权益型的一只产品。

富荣价值精选业绩比较基准则从偏权益型转为偏债类,即由“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修订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

浦银安盛经济带崛起修订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也更为偏债,从“中证500指数收益率*5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45%”修订为“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70%+中证500指数收益率*30%”。

“一般而言,基金修订业绩比较基准是基于防范风格漂移风险、优化投资者预期管理、避免错误配置的长期累积等目的的。但不得不承认,少数产品修订业绩比较基准后的阶段性业绩,相比于基准的收益率曲线更‘漂亮’了。”华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透露。

如华南和华东区域个别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修订后,近一年的收益均超过了基准收益率,但却落后于修订前的基准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三年、五年的情形看,由于业绩平庸,它们的的收益既不敌修订前的基准收益率,也跑输修订后的基准收益率。

不过,调整后,业绩不敌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仍不在少数。如新华鑫益业绩比较基准虽从绝对收益型变为指数收益型,但截至6月12日,该产品仅近一年收益超出业绩比较基准的2.74%,但近两年、近三年收益分别仅为-1.37%、-6.01%,远远落后于修订后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24.11%、41.73%。

另外,富荣价值精选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偏权益型调整为偏债型后,其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业绩分别为-3.97%、-50.00%、-58.48%,修订后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分别为7.69%、2.09%、9.63%,调整基准后的收益依旧远远落后于基准。

对此,华东一家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业绩比较基准修订是基金公司通过选择更为审慎的选择业绩基准,最终引导产品风格清晰化、收益来源稳定化,让投资者“所见即所得”。“这需要基金公司不断增强核心投研能力,需要基金经理通过自身的专业投资实力做好产品,使其收益超越基准,而不是让新的业绩比较基准来‘适应’基金经理。”

“新规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这项规定将是悬挂在基金经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既能让‘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也意味着‘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价值挖掘的本职工作,永远比钻营取巧更有意义。”另一位华东公募人士称。

本文转载自“财联社”,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spot_img

热点

两位凯文角逐美联储主席:特朗普真人秀式选拔引爆关注

在华盛顿的政治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权力角逐正在上演,两位名叫凯文的共和党人正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宝座展开激烈争夺。这场角逐不仅关乎美国经济政策的未来,更因总统特朗普的真人秀式选拔方式而备受瞩目。这两位凯文——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和凯文·沃什(Kevin Warsh)——各自凭借独特的背景和策略,试图赢得特朗普的青睐,而这场角逐的背后,隐藏着对美联储独立性、货币政策以及特朗普经济议程的深刻博弈。哈塞特的崛起:从幕后到前台的转变凯文·哈塞特,现年63岁,是一位书生气的经济学博士,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政策经验。曾在20世纪90年代于美联储任职的他,近年来成为特朗普经济顾问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哈塞特两度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并随后加入特朗普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创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政治与经济人脉。哈塞特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6月,他曾明确表示对美联储主席一职并无兴趣。然而,随着与特朗普的多次会面,他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据悉,哈塞特至少与特朗普进行了两次深入讨论,并明确表示若获提名,他愿意接受这一重任。这种态度的转变,展现了哈塞特对特朗普直觉的敏锐适应能力——他深知如何根据总统的喜好调整自己的立场。更引人注目的是,哈塞特近期对美联储现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公开批评。他曾以“提醒人们尊重美联储独立性”为己任,但如今却成为鲍威尔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哈塞特指责鲍威尔与民主党人合作,称其降息决定是为了在选举前夕帮助民主党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这种尖锐的党派立场,显示出哈塞特试图通过迎合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期望来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沃什的挑战:精英背景与政策转型的博弈与哈塞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5岁的凯文·沃什,一位在金融圈和共和党建制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候选人。作为亿万富翁罗纳德·兰黛的女婿,沃什不仅拥有特朗普艳羡的精英人脉,还以其在全球金融界的影响力而闻名。他曾担任前总统小布什的顾问,并在过去十年中积极倡导自由贸易理念。然而,沃什的这些背景和立场却可能成为他在特朗普圈子中的劣势——特朗普对建制派精英既羡慕又充满猜忌。沃什曾是美联储主席职位的早期热门人选,八年来一直在暗中谋求这一职位。然而,特朗普的一些亲信担心,沃什并非总统核心圈子的一员,可能不会全力支持特朗普期望的激进降息政策。为扭转这一劣势,沃什近期试图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立场。在最近的几次公开讲话中,他暗示如果美联储配合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工作,缩减其持有的约6.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房贷支持证券,美联储便有空间实施更大幅度的降息。这种灵活的表令,显示出沃什试图在迎合特朗普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政策独立性。值得一提的是,沃什的外形和表达能力也是一大优势。作为一位更具“上镜”气质的候选人,他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可能更能吸引注重形象的特朗普。此外,沃什与贝森特的长期友谊也为他争取到了一定的支持。特朗普的真人秀式选拔:高风险的权力游戏这场两位凯文的角逐,堪称特朗普政治风格的缩影。与其在真人秀节目《学徒》中推崇的董事会博弈如出一辙,特朗普将美联储主席的选拔过程演绎成了一场高风险的权力游戏。他不仅公开表达对现任主席鲍威尔的不满,还明确要求下一任主席必须支持大幅降息,以配合其促增长的经济议程。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强调:“特朗普总统将继续提名最合格且能够最好地为美国人民服务的人选。”然而,这场选拔的背后,更多的是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挑战。特朗普的不满源于美联储对通胀的谨慎态度。美联储明确表示,希望确保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关税政策不会重新点燃通胀之火。而特朗普则希望通过更快的降息来降低美国债务的偿付成本,尤其是其政府推动的减税法案加剧了财政赤字。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甚至考虑过提前宣布鲍威尔的接替人选,以进一步施压美联储。贝森特的角色:左右为难的幕后推手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这场角逐中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贝森特不仅需要为美联储主席人选提供建议,还可能自己被特朗普考虑为候选人。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半开玩笑地提议让贝森特同时担任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尽管这一想法的严肃性尚不清楚。贝森特的立场同样复杂——他既公开支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称其为“必须珍藏的珠宝盒”,又在近期对鲍威尔的谨慎态度提出批评,指责其在2021年误判通胀为“暂时性”。贝森特还建议特朗普考虑现任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或米歇尔·鲍曼担任主席。这两位由特朗普任命的理事近期表示可能支持降息,与鲍威尔的立场产生分歧。这种分裂可能为特朗普提供新的批评素材,进一步削弱鲍威尔的影响力。美联储的未来:独立性与政治压力的较量这场两位凯文的角逐,不仅仅是个人抱负的较量,更是美联储独立性与政治干预之间的一次深刻博弈。哈塞特和沃什的竞争,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强烈干预意图。无论是哈塞特的党派化批评,还是沃什的政策立场调整,都表明两位候选人都在努力迎合特朗普的期望。然而,这种迎合可能对美联储的长期独立性构成威胁。与此同时,鲍威尔的选择也备受关注。他的主席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但他可以选择继续留任理事至2028年1月。这一决定可能成为他维护美联储独立性的最后筹码。而特朗普的顾问们已经在探讨利用2025年2月空出的理事席位,将哈塞特安插进美联储,为其日后担任主席铺路。总结:权力与政策的交锋两位凯文的角逐,为华盛顿的政治舞台增添了一抹戏剧色彩。哈塞特凭借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和灵活的政策调整,逐渐成为领先者;而沃什则试图以精英背景和政策转型争取机会。在特朗普的真人秀式选拔下,这场角逐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将深刻影响美联储的未来走向。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