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9日 下午6:26

景顺:市场担忧美国资产风险日增 预计金价将续涨

智通财经APP获悉,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环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指出,市场担忧美国资产本质上更高风险日益增加,可能反映对美国经济增长阻力或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的焦虑。该行基本情景是可以预期一系列不同关税升级和降级情景同时出现,每当有正面消息发布时,美股、美元可能会因市场风险承受程度增加而反弹。

不过,美国收益率曲线斜率和期限溢价都在上升。赵耀庭认为,收益率反映投资者担心滞胀,在特朗普政府管治下,移民限制和大幅提高的关税现在可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从而黄金和其他高质量通胀对冲工具受惠。

由于市场缺乏其他替代方案,赵耀庭认为黄金是对冲美国政策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央行目前并未大举购入黄金,但预计私人和官方需求将持续,推动金价上涨。

赵耀庭还指出,从货币角度看,认为日元可能今年的表现更好,因为一旦关税阴霾消散,同时由本地需求推动的增长继续增强,日本央行可能会继续其加息计划。该行亦看好澳元及欧元。另一方面,在亚洲货币中,新台币可能仍有上升空间,主要催化剂是资本流入,尤其是资金回流本土等,以及中国台湾人寿保险业持有约1.7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当中主要是美国国债。赵耀庭亦称,最近亚洲货币升值可能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追赶效应。

spot_img

热点

紧急解读:棕榈油这波“反杀”行情,哪些数据才是真核心?

周四(4月10日),棕榈油市场迎来一波久违的反弹行情,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在连日低迷后强势上扬。基准6月合约FCPOc3在 Bursa Malaysia 交易所收盘时上涨53林吉特,涨幅1.28%,报每吨4201林吉特(约合940.66美元)。这一涨势不仅抹平了前一交易日的跌幅,还直接受到大连市场上竞品油价格走强以及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POB)最新库存数据的双重提振。市场背景中,全球植物油价格竞争加剧,而本周以来特朗普关税言论引发的避险情绪一度令油脂市场承压,此番反弹无疑为交易者提供了新的关注点。本轮价格回升的动能,首先源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联动效应。大连豆油主力合约DBYcv1当日上涨0.84%,棕榈油合约DCPcv1更是攀升1.37%,为马来西亚棕榈油提供了明显的外部支撑。一名吉隆坡的交易员早间分析指出:“期货走势直接受到竞品油上涨的带动,而MPOB的出口数据将成为后续行情的风向标。”与此同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豆油价格BOcv1却小幅下跌0.24%,显示出全球植物油市场分化加剧的迹象。作为全球植物油市场的重要一员,棕榈油价格历来与竞品油走势高度相关,此次大连市场的强势表现无疑为马盘注入了信心。更关键的变化来自基本面。MPOB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3月末棕榈油库存升至156万吨,较2月增加3.52%,为六个月来首次回升。这一库存增长主要源于生产端的快速恢复和进口量的激增,尽管节庆需求强劲,但未能完全消化供应端的压力。生产方面,3月棕榈油产量较上月显著提升,部分原因是天气条件改善推动了油棕树的单产回升。而进口的意外增加则可能与市场提前备货有关,尤其是在全球宏观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与此同时,出口数据也传来利好:独立检验机构AmSpec Agri Malaysia报告称,4月1日至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量达30.11万吨,同比增长52.8%;另一家货运调查机构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则统计为32.32万吨,增幅29.3%。出口的强劲表现为库存压力提供了部分缓解,但能否持续仍需观察。然而,市场并非全然乐观。原油价格周四下跌近3%,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以及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拖累。油价走弱直接削减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这对依赖能源市场联动的中长线交易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警讯。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原油要是继续跌,棕榈油的盘面支撑就得打个问号,生物燃料这一块的需求预期会直接缩水。”此外,林吉特汇率当日升值0.6%,对美元报价更强,这使得以外币结算的买家面临更高的采购成本,可能在短期内抑制海外需求。回溯历史,今年以来棕榈油价格在供需两端的博弈中起伏不断。年初时,市场预期厄尔尼诺带来的干旱会削减产量,6月合约一度冲高至4500林吉特上方。但进入3月后,天气好转叠加需求预期下调,价格逐步回落至4000林吉特附近。此次库存数据打破了连续五个月的去库趋势,叠加出口回暖,行情逻辑正在从“供应紧缩”转向“供需再平衡”。相比之下,本周初的低点4148林吉特已成近期底部,周四的反弹则显示市场对新数据的消化能力依然较强。多名分析师的观点进一步勾勒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吉隆坡那位交易员强调:“MPOB出口数据是接下来的关键。如果4月下旬还能保持30万吨以上的出口量,库存压力就不会那么刺眼,6月合约可能在4200-4300林吉特区间站稳。”另一家知名机构的分析则指出,库存上升是短期扰动,长线看全球植物油需求仍在扩张,尤其是东南亚和印度的食用油消费仍有潜力。短期内,大连市场的竞品油走势仍是马盘的重要参照,若豆油和棕榈油合约继续走强,FCPOc3的上行动能有望延续。展望后市,6月合约的盘面走势将在短期内围绕4200林吉特展开拉锯。若出口数据继续亮眼,且大连市场保持强势,价格可能上探4300林吉特甚至更高。但需警惕油价下行和汇率波动的双重掣肘,若原油跌势加剧,或林吉特进一步升值,盘面可能回吐部分涨幅,测试4150林吉特的支撑。长线来看,全球植物油消费的结构性增长仍为棕榈油提供底气,但当前库存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供需格局已悄然生变。 转载自 一期货

非农仅增1.2万惊掉下巴!黄金冲高10美元,美指大跳水!

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五(11月1日),10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新增就业岗位大幅下滑,仅增1.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3万。具体来看,私营部门就业减少2.8万,工厂就业减少4.6万,唯一支撑就业增长的是政府部门,增加了4.0万个岗位。这份数据揭示了就业市场的放缓压力,表明在近期经济环境中,美国企业雇佣意愿显著下降。此外,10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增速维持在4.0%,符合市场预期,月环比增幅略高于预期,达0.4%。尽管劳动参与率维持在62.6%,整体就业情况未能让市场感到安心,数据公布后市场反应迅速。

快讯

世界黄金协会:黄金未来15年的年回报率将达到5%

文章来源:汇通网 金价上涨导致对黄金的兴趣重新抬头,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状况恶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情况下。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黄金对其投资组合的好处,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了一个新工具,帮助确定黄金的实际回报。WGC写道:“虽然黄金对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的贡献是公认的,并得到了大量研究其对冲特性工作的支持,但其对投资组合回报的贡献却并非如此。估算黄金长期回报的框架已经存在,但缺乏一种稳健的方法,其与资本市场对其他资产类别的假设相一致。”他们补充称:“黄金既是一种实物商品,又是一种金融资产,这意味着它的价值很难用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解释。”“尽管50多年前金本位制度和持有黄金作为储备的强制性要求已经结束,但黄金在央行储备中继续被用作货币资产,这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由于黄金不产生现金流,WGC强调:“传统的贴现现金流模型不适用。”WGC补充说:“一般来说,考虑到黄金独特的、不断增长的地上存量(减少了作为边际供应的初级产量),大宗商品定价模型也短缺。”出于这些原因,WGC创建了一个新模型,以更好地确定黄金对投资组合回报的贡献,被称为“黄金长期预期回报(GLTER)”。该模型“使用通过不同需求类别分析的地上黄金存量分布作为基础和起点”。WGC表示:“研究黄金预期回报的刊物普遍认为,黄金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这意味着黄金与总价格水平(CPI)有着长期共同走势。”“使用风险溢价估算或嵌入期权的债券式结构的替代方法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他们表示,尽管这些努力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有两个特征“错误地描述了黄金,并导致了有偏见的结论:使用金本位时期的数据来分析黄金的表现,描绘了黄金与一般价格之间的误导性关系;而且只从金融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待长期价格动态,而忽视了其他需求来源,这可能是私人投资组合配置中系统性黄金不足的一个原因。”报告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理论的预期长期实际回报率在0%至1%之间。”“相反,我们表明,黄金的长期回报率在过去50多年里一直远高于通胀,更接近地反映了全球GDP,这是我们其他黄金定价模型中使用的经济扩张驱动因素的代表。”图:过去50多年黄金回报一直与全球GDP一致,远超通胀(紫色指美国CPI,绿色指全球名义GDP,黄色指黄金)WGC表示,使用GLTER模型,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黄金需求的各种来源(包括珠宝和技术制造、央行、金融投资、零售金条和金币),并看到“长期金价主要由经济成分驱动,以全球名义GDP为代表,再加上金融成分,以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资本化为代表,这平衡了整体关系。”“然后使用第三方输入来估计黄金的长期预期回报。”他们认为,虽然“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将金融投资置于金价决定的最前沿,而且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其他购买来源的长期重要性更是如此。”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创造了一个“立方体”,描绘了地上的黄金存量,估计为21.2582万吨,作为“黄金所有权的资产负债表快照”。图:地上黄金存量立方体显示各行业的黄金需求占比(截止今年第一季度,金融投资包括场外和黄金ETF)WGC表示:“预计2025-2040年期间,黄金的平均回报率将超过每年5%,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模型的回报率。”“具体来说,这一估计超过了常见的长期回报假设,比如未来15年的实际回报率为零(与预期的CPI通胀相符的名义回报率为2.5%),或者相当于无风险利率(美国短期国库券为2.9%)的黄金回报率。”WGC称,未来15年的预期回报率低于历史回报率,原因是“全球GDP增长预期降低”。报告总结称:“GLTER是对GRAM和qurum等其他黄金定价模型的补充,在这两个模型中,经济扩张是存在的,但考虑到它们的中短期目标,这不是主要驱动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金的长期回报率一直并可能继续远高于通胀。”

美联储”鹰派暂停”背后:关税乱局下的通胀困兽战

美联储官员近期明确表态,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拖累经济增长,但短期内不会通过快速降息应对。其核心逻辑在于:加征关税可能持续推高通胀,而这一风险甚至可能抵消经济放缓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需求。3月会议纪要显示,决策者已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达成共识——利率调整需极度谨慎。关税的"双刃剑效应"特朗普4月初宣布的全面关税一度引发全球市场恐慌,股市暴跌、债市异动。尽管其随后部分撤回决定并刺激股市反弹,但政策反复性加剧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花旗银行指出,即使部分关税暂缓,贸易摩擦的长期阴影仍将抑制企业投资与家庭支出,而前期关税已开始推高商品价格。美联储的"政策工具箱困境"面对通胀上行与增长放缓的夹击,美联储陷入两难:若优先抑制通胀则需维持高利率,可能加剧失业;若降息刺激经济,又恐放任通胀失控。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与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均警告,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绝非"一次性冲击",其连锁反应或导致通胀长期化。市场预期与政策现实的鸿沟尽管金融市场一度押注美联储将激进降息,但决策者强调"观望"才是当前核心策略。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的比喻尤为生动:"在浓雾中行车,既不能猛踩油门,也不宜急刹。"这种审慎态度反映出,特朗普政策的实际影响仍充满变数。总结:前路何方?平衡木上的货币政策美联储3月纪要直言,未来或面临"痛苦的权衡"。穆萨莱姆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显著低于趋势水平",但衰退并非基准情景;卡什卡利则指出,关税同时压制投资与消费,政策紧缩效应已部分替代加息需求。在通胀预期与就业目标的拉锯中,美联储的唯一确定性或许正是"不确定性本身"——正如巴尔金所言,当消费者储蓄耗尽、物价压力未消时,任何政策动作都可能引发新的连锁反应。这场贸易战迷雾中的货币政策,注定是一场如履薄冰的跋涉。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