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8日 上午11:58

90天效应显现:中美海运订单量一周飙升275%,洛杉矶地区港口进口量下周增22%,8家船运公司计划上调运价

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达成90天窗口期。美国商家开始加速“抢货”,全球航运市场进入“骤热”模式。全球数字货运平台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表示,本周中国至美国的海运订单量较上周增长了275%。每经记者梳理发现,洛杉矶当地港口下周的货物进口量环比预计将增长近22%。八家船运公司已经闻风而动,宣布了GRI(一般费率上调)计划。

每经记者|岳楚鹏    每经编辑|兰素英    

由于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昔日作为美国最重要物流节点的洛杉矶港近来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萧条。

作为美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以处理大量集装箱货物而知名,是连接亚洲与美国市场的重要枢纽,与第二大集装箱港口长滩港共同承载着全美总装卸量的40%。其中,洛杉矶港高达45%的业务与中国直接相关。

洛杉矶港务局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预计,到本月底,靠港船只数量将减少20%,货运量将下降约25%。

不过,随着《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在5月12日发布,这种清冷的局面有望很快逆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查询船运追踪系统Port Optimizer发现,洛杉矶当地港口本周和下周的货物进口量环比预计将分别增长16.1%和21.98%。

随着90天窗口期的达成,全球航运市场已进入“骤热”模式。全球数字货运平台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表示,本周中国至美国的海运订单量较上周增长了275%。 

需求的爆炸式释放正迅速推高航运价格。八家船运公司已经针对亚洲到美国的航线宣布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费率上调)计划,GRI增幅最高达3000美元/FEU(即40英尺集装箱)。 

然而,这场从“冰点”到“沸点”的极速切换,并未完全消除美国供应链和企业的焦虑。 

4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港拍摄的集装箱货轮。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邱晨摄) 

港口:洛杉矶地区下周进口量将增近22% 

在洛杉矶港西岸码头,昔日熙熙攘攘的场景近日不见了踪影,数十个集装箱泊位空荡荡地躺在阳光下,吊机也静止不动地垂挂在岸边。

据CNN报道,长滩港上周的货运量锐减35%至40%,甚至出现了极端情况:在上周五长达12小时的时间内,没有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船只驶向圣佩德罗湾港区,即洛杉矶港与长滩港所在的港口群。

在美国西北方向的西雅图港上周也报告了“空码头”的现象。代表西雅图与塔科马港的“西北海港联盟”称,未来一段时间,港口整体货运量预计将比正常时期下降8%至15%。本周将从中国抵达西雅图的船只,其平均装载量比平时少了17%。

港口的清冷背后是4月初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的高关税计划。消息公布后,许多进口商立刻暂停采购计划,采取观望态度,货运需求应声而降。

“集装箱数量减少意味着工作量的减少,”码头工人查理·卡马乔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说道。他通常是负责集装箱的装卸。当被问及目前找到工作的几率时,他显得并不乐观。“大概只有25%吧,”他无奈地回答。

个人层面的困境,折射的是更广泛的趋势。洛杉矶港发给每经记者的报告指出,每天大约有100万人依赖港口的工作维生。资料显示,“通过洛杉矶港的每四个集装箱就能创造一个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就业岗位。在南加州,这相当于每九个就业岗位中就有一个与港口相关。

但这种萧条的迹象正在迎来转折点。当地时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

Flexport同日表示,现在预测联合声明发布后,中国货物运输量激增的具体规模还为时过早,但订单量预计将出现“激增”。物流公司ITS Logistics全球供应链副总裁Paul Brashier也表示,“这将拉开旺季的序幕,并持续到第三季度。”

据CNN报道,西雅图港委员会副总裁瑞安·卡尔金斯表示,“我们预计,到仲夏时节,将迎来流量的激增,届时我们将大幅增加员工,以确保我们能够满负荷运转,应对所有这种情况。”

从船运追踪系统Port Optimizer提供的预测来看,洛杉矶当地港口本周(5月11日至17日)和下周(5月18日至24日)的货物进口量预计将分别环比增长16.1%和21.98%。 

航运:中国至美国海运订单量周升275%,8家船运公司计划上调运价 

压抑数周的物流需求正在快速释放。5月12日之后,美线航运出现“抢运潮”。

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5月16日在X平台上表示,本周中国至美国的海运订单量较上周增长了275%。“运载如此多货物,船只将供不应求。”

德国集装箱航运巨头赫伯罗特(Hapag-Lloyd)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首席执行官在5月14日的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过去几天,我们看到,与过去四周相比,预订量增长了50%以上。”Jansen称,由于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过去几周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船预订量跌了20%至30%。

《博克报告》的经济学家彼得·布克瓦尔表示,“在这90天里,你会看到前所未有的订单热潮。在接下来的几周/几个月里,你还会看到运输成本飙升。”

市场预订量的井喷已经在迅速传导至运价层面。目前,已有八家船运公司针对亚洲到美国的航线宣布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费率上调)计划,预计6月1日生效。(注:GRI本质上是船运公司基于成本或市场预期提出的价格调整意向,但其实际落地的涨幅最终由供需关系和行业竞争等因素共同决定。) 

航运数据咨询机构Linerlytica指出,这一波反弹将导致“运输旺季提前到来”,原本备货高峰是7月至9月,如今可能提前两个月启动

美国商家:加速“抢货” 

尽管航运成本急速上涨,美国零售行业还是率先启动了“抢跑”模式。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称,中美的谈判进展为零售商和企业“赢得了一线喘息之机”。NRF主席马修·谢伊(Matthew Shay)表示:“这是重要的第一步,为正在为冬季假期采购商品的零售商和其他企业提供了短暂的缓解。”

CNBC援引物流公司信息称,多家美国客户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当天即恢复或追加了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订单。ITS Logistics副总裁保罗·布拉希尔(Paul Brashier)透露:“许多客户已在中国预先装载好集装箱,准备发货。”他预计,未来四到六周内出货量将激增。

美国零售商加速抢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

据NRF发给每经记者的资料,位于纽约州东汉普顿的小型驱虫剂公司Three Mom”s Organics就是长期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小企业之一。该公司老板Lisa Jae Eggert表示,“中国是唯一生产我们产品所必需的瓶盖的国家。我的供应商从中国采购瓶盖,其他地方没有生产。”

罗莎琳·古德温 (Rozalynn Goodwin) 是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Confidence by GaBBY Goodwin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她和女儿近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为其发夹和发饰系列寻找一家美国制造商。“我们联系过的每一家美国制造商都告诉我们,‘你们应该继续在中国生产,在美国生产的成本要高出三到四倍。’”

5月15日,一名顾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罗斯米德市的一家沃尔玛商店内购物。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邱晨摄) 

90天窗口期:难解长期焦虑

尽管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90天窗口期为市场带来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但企业和分析师普遍认为,这一临时性措施并未消除长期的不确定性。

“90天对我们的业务来说并不是很长,”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对每经记者表示。“这大约就是美国买家向亚洲工厂下订单、完成生产、准备发货所需的一个周期。”

西北海港联盟则称: “货运量减少和货运量激增都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一致性是流动供应链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

企业端同样存在不安。零售巨头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Doug McMillon)5月15日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我们将竭尽全力保持尽可能低的价格。但考虑到关税的规模,即使按照本周宣布的下调幅度,考虑到零售业利润微薄,我们也无法承受所有压力。”

中小企业的压力更大,如果有现成的库存,当然可以在这个窗口期间从中国发货,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一段时间根本不够下单和接收新订单,更不用说安排仓储、清关和配送了。液压设备公司Turner Hydraulics创始人丹·特纳(Dan Turner)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从下单到交货通常需要四个月,其公司的设备主要用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凯撒宫。

乔安·卡蒂利亚(Joann Cartiglia)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则直接称,“我甚至连娃娃都不敢进货了,太冒险。”她的公司主要从中国进口高端手工玩具,由于担心关税税率可能进一步上涨,她现在不愿下新订单,在网站上将畅销产品标记为缺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邱晨摄)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spot_img

热点

快讯

黄金已进入新的看涨阶段,越来越多人上看至3000美元!

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一黄金上涨至每盎司 2740.44美元的新纪录,目前略有回落,交投于2734美元附近。 Sprott资产管理公司市场策略师Paul Wo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在央行购买、美国债务上升和美元潜在见顶等因素的推动下,黄金已进入新的看涨阶段。”Wong继续说道:“历史上,由于对债务可持续性、货币贬值和债务货币化的担忧,美国债务与GDP比率的上升导致金价上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2023年的98%上升到2053年的181%,这是该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分析师一致预测金价将继续上涨至3000美元。美国银行大宗商品策略师Michael Widmer表示,金价“现在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我认为我们已经接近3000美元了。”Widmer表示,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正在酝酿之中,是他对黄金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原因。花旗分析师也坚持认为金价将在未来六到九个月内触及3000美元。他们认为,如果油价因中东近期升级而飙升,金价应该会上涨。花旗表示,尽管过去三个月中国零售需求下降,但金价仍然表现“非常好”,这反映出买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经济学家ivek Dhar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美元持续疲软”,他预计明年第四季度金价平均将达到3000美元。不过,Dhar 表示,他预计本季度金价均价为 2800 美元。花旗最近升级了他们的观点,还预测三个月内金价将触及2800美元。现货黄金日线图北京时间10月22日13:20,现货黄金报2733.31美元/盎司

美联储高官警告:特朗普关税或引爆“三高危机”!经济增速恐跌破1%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上周五(4月11日)发出重磅警告: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可能引发通胀飙升、失业率上涨与经济失速的"三高危机"。他在波多黎各商会的演讲中直言,受关税和移民政策拖累,2024年美国实际GDP增速或骤降至不足1%,失业率恐从4.2%攀升至5%,而通胀可能飙升至4%,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通胀火药桶:关税点燃价格危机威廉姆斯预测,新关税将推动PCE物价指数(美联储核心通胀指标)从当前2.5%跳涨至3.5%-4%。尽管长期通胀预期尚稳定,但他强调必须严防预期"脱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短期通胀预期的上升已引发市场不安,而美联储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长期通胀预期牢牢锁定在2%的目标附近。经济失速:增长引擎骤然降温相比2023年的稳健表现,2024年经济面临"急刹车"。移民减少导致劳动力增长放缓,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潜力。与此同时,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正在扰乱全球供应链,抑制企业投资信心。威廉姆斯特别指出,实际GDP增速可能从去年的稳健水平大幅放缓至不足1%,这一预测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滞胀阴影?美联储紧急"划清界限"面对外界对"1970年代滞胀重现"的担忧,威廉姆斯坚决否认当前经济状况与那段黑暗历史有任何相似之处。作为经历过70年代的经济学家,他清晰记得当时失业率与通胀率双双突破10%的恐怖景象。威廉姆斯强调,如今美联储拥有更完善的政策工具和更清晰的目标定位,通过维持适度限制性利率政策,完全有能力避免历史重演。总结:美联储的"走钢丝"战略威廉姆斯强调,当前货币政策处于"精准平衡"状态。短期内,美联储将维持利率在较高水平以压制通胀;长期来看,政策制定者会保持足够灵活性,根据经济数据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我们正密切监控形势,"他表示,"但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这场由关税引发的经济风暴,或将成为考验美联储智慧的最大挑战。 转载自 一期货

鲍威尔遭遇史上最难选择题:特朗普关税同时引爆通胀与衰退,美联储子弹却已打光?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正面临其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政策抉择。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的大规模加征关税政策,犹如一枚"经济核弹",同时引爆了通胀飙升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危机。这场由贸易政策引发的完美风暴,将美联储推入了40年来最严峻的政策两难境地——既要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又要遏制即将爆发的通胀。经济衰退阴云笼罩企业界和金融市场已经拉响警报。Compass Diversified Holdings首席执行官萨博透露,旗下企业已开始紧急冻结招聘、削减成本,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寒冬做准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危机可能波及此前表现强劲的高收入群体消费。前美联储经济学家特雷齐警告,当前形势比想象中更严峻:"本届政府给美联储带来了最糟糕的冲击,而他们现在无能为力。"通胀怪兽卷土重来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冲击是物价飞涨。从汽车零部件到服装原材料,进口商品价格全面飙升。更棘手的是,这种通胀可能具有持久性——就像疫情期间的经验所示,一次性涨价往往会演变成长期通胀。纽约梅隆银行莱因哈特指出:"汽车涨价后,保险费用必然跟进,这种连锁反应会让通胀更难控制。"政策工具箱捉襟见肘美联储的常规武器在此时显得力不从心。降息可能加剧通胀,维持利率又会加速经济下滑。鲍威尔上周的表态"不需要急于降息"暗示了这种无奈。更糟的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反常飙升显示,市场正在失去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前美联储理事迈耶坦言:"美联储很难向公众解释这种两难处境。"总结:美联储的走钢丝游戏面对这场完美风暴,美联储正在上演惊险的平衡术。就像守门员面对点球时,必须在扑救通胀和挽救经济之间做出瞬间抉择。特雷齐悲观预测:"也许只能靠运气做选择。"而市场更担心的是,这场危机可能演变为美国经济霸权的转折点——当贸易战升级为资本战,即便是美联储也将回天乏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夏天,鲍威尔手中的政策子弹,恐怕已经所剩无几。 转载自 一期货

AI Image Editor 是一个基于 AI 的在线图片编辑工具

AI Image Editor:一站式在线 AI 图片处理平台 AI Image Editor 是一个基于 AI...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