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0日 上午12:01

云顶新耀-B(01952):“双轮驱动+年度商业化盈利”破局,摘B在即剑指Biopharma新标杆

近年来,在国内创新药市场加速改革的机遇下,云顶新耀-B(01952)依托强劲的创新药与AI制药的自主研发实力,辅以外部授权引进合作,以“双轮驱动”的姿态全面加速创新,取得创新发展上质的飞跃。

2024年财报的亮眼表现,不仅标志着公司首次实现,更预示着其即将迈入“摘B”新阶段。

财报显示,2024年,云顶新耀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激增461.16%。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8.05(3)条,若企业满足“市值至少40亿港元且最近财年收益不低于5亿港元”的条件,即可移除“-B”标记。云顶新耀显然已全面达标,成为港股市场又一家迈向成熟Biopharma的创新药企。

智通财经APP认为,近年来,在“自主研发+授权引进”双轮驱动策略下,云顶新耀瞄准高潜力、低竞争赛道,快速实现了差异化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高效转化,这便是云顶新耀能够迅速高效达成18A“摘B”里程碑的重要原因。

得益于自身独特的商业洞见,云顶新耀以较低代价在较早阶段在IgA肾病治疗领域和抗生素领域分别引进了核心品种耐赋康®及依嘉®(依拉环素)。

以耐赋康®为例,去年5月,在公司高效推动下,耐赋康®成功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并在同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让这一突破性疾病首创疗法惠及国内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而在海外市场,耐赋康®在2024年相继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韩国获得新药上市批准。海内外的顺利商业化,让耐赋康在上市后仅7个月便为公司带来3.53亿元销售收入。

在公司完善的商业化体系支持下,同类首创的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同样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商业化效益。通过深化对300多家核心医院的渗透,以及与CSO合作使核心医院以外的患者受益,依嘉®在2024年实现3.53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6%。

不难看到,两大核心品种的规模商业化是云顶新耀“摘B”的关键推力。实际上,这两款核心品种从License-in到顺利商业化上市再到实现规模销售,均显现出公司在授权引进方面独特的商业洞见价值。未来,公司还将在“自主研发+授权引进”双轮驱动策略下,持续完善研产销创新闭环,推动核心品种规模商业化,进而推动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价值实现。

以伊曲莫德为例,作为云顶新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中的重磅产品,其预期销售峰值或将达到20亿元,有望成为云顶新耀后续产品线中的重要一极。去年4月,伊曲莫德在中国澳门获批,并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纳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临床急需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并于12月在广东省开出首张处方。同时NMPA于12月受理了伊曲莫德的新药上市申请,预计将于2026年获得批准。

除了上述核心品种研发外,云顶新耀也在加速向“AI制药”方向拓展。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云顶新耀近年来依托AI驱动的端到端研发平台,实现了从靶点筛选、序列设计到递送优化的效率跃升。其自研核心算法“妙算”(EVER-NEO-1)已在人体新抗原免疫原性数据上得到验证。今年3月6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AI驱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标志着其作为港股“AI+创新药第一股”率先迈入AI创新药落地的临床验证阶段。

小结

通常来说,顺利摘B体现的是市场对于18A企业内在价值逐步提高的认可。近年来已有至少12家18A企业顺利“摘B”,并在“摘B”后实现了规模化估值增长。以康方生物为例,自2023年3月宣布“摘B”后,截至目前其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07%。

而随着云顶新耀授权引进业务上的持续推进,以及“AI+mRNA”业务的稳步发展,公司有望实现股价持续增长,复制此前“摘B”18A同行市值翻倍的成功路径,成为港股创新药板块标杆企业。近日中金发布研报表示,公司研发药估值开始体现,因此大幅上调目标价133%至70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spot_img

热点

快讯

澳元/美元翻身记:市场嗅到了什么?

周三(4月30日),澳元兑美元汇价呈现出上行动能,在澳大利亚第一季度CPI数据公布后获得提振。通胀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核心通胀首次回落至澳洲联储2-3%的目标区间内,这为澳洲联储在未来几个月降息打开了空间。基本面分析澳大利亚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9%,高于前一季度0.2%的增幅,也超过市场预期的0.8%。同时,年度CPI保持在2.4%不变,高于预期的2.2%。值得注意的是,澳洲联储首选的核心通胀指标:经修剪平均CPI同比增长2.9%,从前值3.3%明显回落,这是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落入澳洲联储2-3%的目标区间。服务业通胀因房租和保险成本下降而缓和,同比增长3.7%;而商品通胀则因食品和电力价格上涨而增至1.3%。渣打经济学家Nicholas Chia表示,澳洲联储可以从经修剪平均指标所反映的广泛价格压力缓解中获得安慰。目前市场预期澳洲联储将在5月20日的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而之前的预期是澳洲联储将保持利率不变至第三季度。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汽车零部件关税进行为期两年的缓和,给予美国汽车制造商增加国内零部件生产的时间窗口。这一消息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也推动了风险资产的流动,包括澳元。技术面分析师解读:从澳元兑美元的日线图来看,汇价目前展现出明显的反弹态势。在经历前期的深度回调后,汇价已从0.5913的低点强劲反弹,目前交投于0.6400附近。布林带指标显示,价格已重新回到中轨上方,这是技术面转强的重要信号。MACD指标显示DIFF线与DEA线均位于零轴上方,并形成金叉形态,柱状图呈现正值且有扩大趋势,表明短期动能正在增强。RSI指标当前读数为56.5316,处于中性偏多区域,没有出现超买状态,意味着上行空间仍然存在。从支撑与阻力的角度分析,当前汇价已突破0.6340这一重要水平,该位置现在转变为重要支撑。上方面临的首个阻力位位于0.6420,若能有效突破,则可能进一步测试0.6450水平。下方支撑除0.6340外,还有0.6310和0.6200水平。市场情绪观察目前市场情绪正转向对澳元的积极面。首先,澳大利亚通胀数据进入目标区间释放了积极信号,尽管降息预期通常会削弱货币强度,但市场认为这次降息是为了预防性地应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措施。多头市场情绪还得到了美国可能放松贸易政策的支撑,特朗普关于汽车零部件关税的声明被解读为贸易紧张局势可能缓和的信号。美元面临的压力也来自市场对美联储6月降息的预期升温,以及美联储年内可能实施多达100个基点降息的预期。后市展望短期展望(1-2周)短期内,澳元兑美元有望保持偏强走势,目标指向0.6450-0.6500区域。技术面的金叉形态和日线突破趋势线的走势支持这一观点。然而,交易员关注即将公布的美国非农数据和澳大利亚5月劳动力市场报告,这些都将影响短期走势。中期展望(1-2个月)中期来看,汇价可能进入区间震荡格局。一方面,澳洲联储和美联储的降息路径将对汇价形成关键影响;另一方面,全球贸易局势的发展将左右市场风险情绪。若澳洲联储在5月率先降息,汇价可能在初期承压,但如美联储6月也开启降息周期,则汇价可能再度获得支撑,形成先抑后扬的走势。从技术面看,0.6340-0.6550可能成为中期波动区间,关注布林带和移动平均线的变化。分析师认为,若汇价能在这一区间形成有效突破,则可能开启新的趋势性行情。注:本文基本面内容据路孚特报道展开。 转载自 一期货

3910林吉特关口告急,MACD死叉暗示趋势反转?

周三(4月3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今日延续跌势,主力合约FCPOc3收于3910林吉特/吨,创下去年9月20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单日跌幅0.84%,连续第三日下行。技术指标显示市场疲态加剧:布林通道(20,2)中轨下移至4093林吉特,MACD柱状图持续位于零轴下方,空头动能未见衰减。 基本面压力凸显近期市场核心矛盾集中于产量回升与库存累积预期。知名机构调查显示,马来西亚3月棕榈油库存可能结束连续五个月下降趋势,环比增长10.3%。吉隆坡交易商Iceberg X的专户交易员David Ng指出:"当前价格疲软直接反映了市场对季节性增产周期开启的担忧,尤其是5-6月传统高产季临近,库存压力或进一步显现。" 出口数据虽小幅改善——4月船运调查机构预估出口环比增长3.6%-5.1%,但未能抵消供应端利空。印尼政府同步下调5月毛棕榈油参考价至924.46美元/吨,进一步强化区域供应宽松预期。 关联市场拖累生物柴油需求国际原油价格本月录得近三年半最大单月跌幅,间接削弱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性。与此同时,林吉特兑美元汇率今日升值0.3%,令以美元计价的棕榈油对海外买家成本上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下跌0.43%,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合约微涨0.18%,而棕榈油合约下跌0.17%,显示植物油价差竞争格局下,棕榈油短期缺乏比较优势。...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