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13日 下午10:03

电车出海“碳”关难过?循环经济给出新思路

每经编辑|蒙锦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以惊人速度驶出国门,去年,电动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锂电池出口高达39.1亿个。

这一亮眼成绩单背后,却暗藏着挑战。

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碳足迹、回收比例设置了严苛的技术门槛;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本土含量要求构筑贸易壁垒……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共同发布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可持续性”已是欧洲市场准入硬指标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约585.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都将目光瞄准了汽车的发源地——欧洲市场。根据JATO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欧盟新车市场4.9%的市场份额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2.4%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占率已达20%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传统的制造出海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创新、商业模式重塑和跨境协作等多重挑战,都摆在中国车企面前。

仅靠产品力出海已无法抵御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为出口地区提供可持续的愿景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目前,产品的可持续性已经是欧洲市场准入的核心考量素。

就在今年4月,欧洲委员会正式通过了2025-2030年《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和《能源标签法规》工作计划。

欧洲委员会认为,这一计划目的是通过为一系列产品设定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要求,推动可持续、可修复、循环和能效高的产品在欧洲市场成为主流,助力欧盟实现绿色和循环经济目标。

环保属性也是影响欧美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一环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之声调查显示,超过80%的欧洲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平均多花9.7%的钱来购买可持续生产或采购的商品。

这种消费趋势正加速推动欧盟政策制定者强化可持续标准,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而法国等欧洲国家更是将电动汽车市场补贴与碳足迹直接绑定,不像过去关注车辆驾驶时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将生产与运输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都纳入“环境分数”考核,涉及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电池的类型、装配,以及车辆从制造地运输到销售地的全路径的碳足迹。

因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出海之路,面临不小的挑战。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降低电池碳排放

一辆电动车最大的碳足迹来源是动力电池。

根据中汽研的统计,电池占整车碳排放的40%-60%。传统线性生产模式下,每生产1kWh电池产生约75kg二氧化碳当量。

因此,欧盟法规直指电池。2023年其发布《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电池安全、碳足迹、回收利用设定了合规时间表。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Oex7upQ3kM2iaQIPXcbiawaKKB84ftpbNyuXNEEGnUNdz2fcQ98BRtew.jpg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发生在电池产品生产消耗的外购电力和蒸汽排放这一环节。其中碳排放强度最高、碳排放量最大的部件是电芯。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范围二(即电池产品生产消耗的外购电力和蒸汽排放)中的电芯碳排放在2022年为224万吨。但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这一数据就下降到了126万吨。

为了降低电池工厂的碳排放,宁德时代近年来打造了多个零碳工厂,通过切换能源结构、分布式光伏发电、使用绿色能源、碳抵消等方式推动核心运营碳中和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FgSZAw8fhxogyicr4r5NRugqv8hwTRpS3J1pVcSMELYzqeibI2a3HReQ.png

宁德时代2024ESG报告

除了优化生产端的能源结构,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循环体系,也是动力电池企业降低碳足迹的路径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池回收利用率,既能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又能从材料环节削减碳排放,形成与零碳工厂建设相辅相成的减碳闭环。

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循环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可落地的全球方案。

比如,宁德时代已经累计完成800余款产品、500余款物料的碳核算,其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已经达到18000邦普集团将镍、钴、锰回收率做到99.6%,锂回收率突93.8%这一回收利用效率,已经远超欧盟电池法规对2031年锂回收率80%的要求。

整体来看,在能源循环计划下,通过电池回收与材料再生体系,动力电池企业可以从源头为车企提供更低碳的电池,可将电池生产碳排放降低60%以上。而采用循环电池的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降低30%-40%,提升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赛力斯近期“厂中厂”模式正式投产了两条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这是宁德时代基于推动自身价值链碳中和的能力协助赛力斯打造“绿色汽车价值链”,强化“零碳智造”全球品牌形象。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或提升全球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供应链安全,是难题之外,影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的另一大难题。

全球的原生矿产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2022年锂价暴涨10倍引起市场震荡。一旦供应受阻,汽车产业的生产将陷入停滞,出海计划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锂需求缺口将达110%,镍缺口达24%。资源需求高速增长,新采矿项目建设却需漫长周期;叠加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不定,供应链安全正面临着挑战……

而增强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为重构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可能性。

CFF20LXzkOw1XSlxdZJuDzowCEl7lSIapmbwsZI4HGORRyvMl7HhKQhC74KN27IMEEYzWpeiaKI90PqKyUSjEbw.jpg

未来20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表示。

通过规模化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城市矿山”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动力电池对原生锂矿的依赖度逐渐递减: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元。这意味着即使南美锂三角出现供应中断,循环材料也能支撑一部分的电池产能。

能源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在于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对原生矿产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及供应链限制的敞口,这种模式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抗风险能力。

下一步,宁德时代将支持基金会开展针对电池循环经济的系统性研究,探索电池循环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转型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

这种由全球能源循环经济”推动的技术+标准+理念三位一体出海模式,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循环经济生态的构建,增强与资源国、消费国以及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定,从而提升国际合作的吸引力。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汽车产业链各方共同去建立一条绿色、稳定的汽车价值链,为出海做支撑

当车企搭载绿色电池进入全球市场时,其产品不仅具备合规性,更因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而获得当地市场的价值认同,真正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的升级。

编辑|蒙锦涛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CFF20LXzkOwgCYzDAjFy4gBCP5ECPEiatDGoIBCN7dP3KRLZIA7Uibym9q4QEuTh6KWLSVHsc5qkJbgxt8QI9D0Q.jpg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spot_img

热点

黄金静待FOMC破局,布林带挤压逼近临界点

现货黄金价格(XAU/USD)周二(7月8日)欧洲时段维持弱势震荡,交投于3320美元附近,尽管基本面偏空,但多空双方陷入胶着,黄金走势暂时受限于短期技术结构及避险情绪博弈。基本面尽管非收益资产的劣势在美联储维持高利率预期下显得更加明显,但黄金依旧未能出现大幅下挫,分析认为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影响: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多国实施更严厉的关税政策,并明确表示若有国家与“反美政策集团”合作,将面临额外10%的税收压力。此举引发全球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广泛担忧,从而激发一定避险需求。其次,尽管美元指数在本周初创下近两周高点,但多头动能明显乏力。原因在于市场对于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担忧开始升温,美元面临中长期结构性压力。此外,对新一轮关税的经济后果预期模糊,也抑制了美元的进一步买盘。最后,美联储政策路径依旧是市场焦点。交易员普遍认为,如果进口关税在8月生效,将在通胀层面构成压力,从而使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时间进一步延长。市场正在静待本周三FOMC会议纪要,寻找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更明确信号。技术面:从黄金日线图来看,当前K线呈现典型“横盘趋势”,价格围绕布林带中轨(3347.73)反复整理,缺乏趋势性突破动力。布林带上轨(3413.33)与下轨(3282.12)逐步收敛,形成明显“布林带挤压”形态,预示即将迎来方向选择。多空博弈结构清晰:分析认为上方阻力位关注3400整数关口与前期高点3451.14,下方支撑位于3250关口附近;此外,价格近期在3247.87止跌形成反弹,强化短线支撑有效性。MACD指标方面,双线位于零轴附近横向运行,柱状图呈现缩短趋势,动能乏力,反映市场观望情绪浓厚。RSI(14)维持在48.54一线,中性偏空,进一步强化当前震荡整理格局。短线而言,分析认为在缺乏明确突破信号前,黄金将维持3250-3400的箱体运行,方向选择需等待布林带突破或宏观事件驱动。市场情绪观察当前市场情绪表现出明显的“避险与高利率预期”双重对冲格局。一方面,宏观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促使部分资金流入黄金避险资产;另一方面,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立场压制了贵金属的上涨空间。权益市场普遍回调、全球市场波动率上升、VIX恐慌指数反弹,均反映出市场进入“防御性偏好”阶段。但美元自身的内在隐忧(财政赤字与经济下行预期)对其吸引力构成牵制,从而给予黄金一定托底空间。整体而言分析认为,市场尚未出现单边共识,情绪分化使得黄金走势在短期维持振荡,资金观望态度浓厚。后市展望短期展望:分析认为在缺乏方向性驱动的背景下,黄金仍将运行于3250-3400的水平通道中。短线关注FOMC纪要是否透露出更强烈的政策倾向信号,若美元走软,黄金或有望挑战上轨区域;若纪要意外偏鹰,3250支撑或将再次承压。中长期展望:分析认为若特朗普政策进一步升级全球经济紧张情绪,黄金将作为“地缘对冲工具”获得支撑。同时,若美联储在四季度前维持高利率但暗示“已接近利率峰值”,则黄金或提前反应未来宽松预期,形成趋势反转的技术突破。反之,若美元中期重拾强势、通胀持续超预期、避险情绪降温,则黄金中长期面临下行风险,重点观察3120与3000关键支撑区域。 转载自 一期货

特朗普减税法案引爆财政危机,关税阴云笼罩美仍显疲态

全球外汇市场在本周经历了剧烈波动,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闯关成功为美国经济注入新的不确定性,同时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因即将到来的关税期限而进一步加剧。美元在强劲就业数据的短暂提振下仍显疲态,英镑因英国财政忧虑暴跌,而澳新货币则在不确定性中逆势上涨。一、特朗普减税法案引发财政忧虑热潮“大而美法案”艰难过关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标志性减税法案“大而美法案”在共和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这项法案涵盖了大规模支出和减税政策,预计将使美国现有的36.2万亿美元国债再增加3.4万亿美元。据悉,特朗普已于周五签署该法案,使其正式成为法律。这一里程碑式的立法胜利虽然为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增添了光彩,但也引发了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市场稳定性的广泛担忧。市场反应与专家解读Capital高级金融市场分析师Kyle Rodda指出:“法案的通过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财政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债务市场的稳定性也面临挑战。”尽管如此,市场暂时搁置了这些风险,部分原因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展现出韧性,且投资者对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仍抱有希望。然而,Swissquote Bank高级市场分析师Ipek Ozkardeskaya警告称,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债务问题可能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美联储在通胀压力上升时或难以有效支撑经济。二、美元承压,关税期限临近加剧市场紧张美元短暂反弹后持续疲软本周四,美国公布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出预期,新增就业岗位14.7万个,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11万个。这份强劲数据一度推高美元上涨0.36%,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7月降息的预期,美元指数周四一度触及97.42,为近一周新高。然而,美元指数周五未能延续涨势,周五收跌0.12%,周线下跌0.26%,为连续第二周下跌。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全球关税计划以来,美元已累计下跌超6%,创下1973年以来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现。关税阴云笼罩全球市场特朗普提出的7月9日关税期限成为市场焦点,届时美国将对尚未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如日本)实施全面关税。据特朗普透露,美国将于周五向各国发出信函,明确进口商品面临的关税税率。这一举措与此前承诺的“逐一达成贸易协议”明显背离,令市场对全球贸易前景感到不安。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正努力在最后期限前与美国达成“原则性”贸易协议,而日本则计划在本周末再次派遣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访美,以缓解紧张局势。外汇市场动态在美元疲软的背景下,欧元兑美元周五上涨0.13%,报1.1771美元,周线涨幅达0.45%。美元兑日元周五下跌0.27%,收报144.52,周线下跌0.11%;美元兑瑞士法郎周五下跌0.15%,周线下跌0.63%。路透对外汇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由于美国债务问题加剧、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以及降息预期升温,美元在未来数月可能继续走弱。三、英镑暴跌,英国财政危机引发市场恐慌财政忧虑与政治动荡英国市场本周同样波澜起伏,英镑和英国公债因财政忧虑和政治不确定性全线下跌。市场密切关注英国议会福利法案的进展,工党内部的分歧迫使首相斯塔默在削减开支问题上做出妥协,导致公共财政面临更大压力。此外,关于财政大臣里夫斯可能被撤换的传言一度引发市场抛售情绪,尽管斯塔默公开表示支持里夫斯,市场才得以暂时稳定。英镑走势与货币政策前景英镑兑美元周三暴跌0.8%,创下两周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周五微跌0.1%,收报1.3641美元,周线下跌0.5%。分析师警告,为平衡财政并避免额外举债,英国可能需要实施增税措施,但这将面临巨大的政治阻力。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周二暗示可能调整量化紧缩进程,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英国长债的担忧。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泰勒则表示,近期经济数据支持2025年降息五次,而非此前预计的四次,凸显英国经济“软着陆”前景的不确定性。四、澳新货币逆势上涨,关税期限成隐忧澳元与纽元表现亮眼尽管全球汇市动荡,澳元和纽元本周表现抢眼,周二均创下逾信号,随后回吐大部分涨幅。澳元兑美元周五下跌0.38%,收报0.6545美元,周线累计上涨0.26%;纽元周五收报0.6050美元,周线接近收平。然而,随着7月9日美国关税期限临近,澳新货币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澳洲联邦银行国际经济主管Joseph Capurso警告,如果特朗普在7月9日或8月12日关税暂休期到期时单方面加征高额关税,汇市可能重现4月初的剧烈波动。澳洲与新西兰货币政策展望澳洲联储将于下周二召开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实施今年第三次降息,将利率下调至3.6%,概率高达95%。德意志银行澳洲和新西兰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O'Donaghoe表示,5月会议的鸽派展望将在7月降息中得到体现,且8月可能进一步宽松。新西兰联储则将于下周三召开会议,路透调查显示,27位经济学家中有19位预计利率将维持在3.25%不变,8位预计将下调25个基点。澳元在美元走软的提振下,今年迄今已上涨超6%,预计未来六个月将进一步升值约2%。五、展望下周:关键经济数据与事件前瞻本周,特朗普的减税法案和即将到来的关税期限为全球汇市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美元在就业数据提振下短暂反弹,但整体疲态难掩;英镑因英国财政危机暴跌,澳新货币则在不确定性中逆势上涨。展望未来,关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全球经济数据的表现将成为影响汇市的关键因素。下周,全球汇市将迎来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澳洲和新西兰的货币政策会议将成为焦点,市场将从中寻找有关降息路径的进一步线索。此外,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新进展将继续牵动市场神经,特别是日本等国的贸易谈判结果。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