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11日 上午2:53

智通ADR统计 | 6月28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恒生指数ADR上涨,按比例计算,收报24293.96点,较香港收市升9.81点或0.04%。

image.png

大型蓝筹股涨跌不一,汇丰控股收报95.488港元,较香港收市升0.51%;腾讯控股收报510.334港元,较香港收市跌0.52%。

image.png

spot_img

热点

日本经济警报:5月实质薪资暴跌近两年最惨,通胀狂飙压垮家庭购买力!

周一(7月7日),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今年5月,日本实际薪资创下近两年来最大跌幅,通胀的持续高企远远超过了工资的增长速度。这不仅对日本家庭的购买力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实际薪资暴跌:家庭购买力岌岌可危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实际薪资同比下降了2.9%,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较4月修正后的2.0%跌幅进一步扩大。这也是日本实际薪资连续第五个月下滑,凸显了通胀对家庭收入的持续侵蚀。实际薪资作为衡量家庭购买力的关键指标,其持续下降意味着普通日本家庭在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时,实际可支配收入正在大幅缩水。通胀的快速攀升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推手。财务省数据显示,5月消费者通胀率同比增长高达4.0%,远超工资增长的速度。相比之下,名义整体现金所得(即未扣除通胀影响的工资收入)仅增长了1.0%,达到30.0141万日元(约2080美元)。这一增幅不仅远低于4月修正后的2.0%,也是自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通胀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日本家庭的消费能力备受挤压。名义薪资增长乏力:奖金缩水拖后腿尽管实际薪资表现低迷,名义薪资的增长也未能带来多少安慰。厚生劳动省官员指出,5月名义薪资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别支付额的大幅下降。所谓特别支付额,主要包括一次性奖金等波动较大的收入来源。数据显示,5月特别支付额同比暴跌18.7%,直接拉低了整体薪资的增长表现。与此同时,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的涨幅也出现放缓。5月基本工资同比增长2.0%,加班工资增长1.0%,均低于4月的表现。这种全方位的薪资增长疲软,反映出日本企业在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时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美国贸易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更倾向于控制成本,而非大幅提高员工薪资。春季劳资谈判的滞后效应:中小企业加薪步伐缓慢尽管上周日本劳工组织发布报告称,工会工人的平均薪资创下34年来最大涨幅,但这一利好并未能扭转整体薪资的疲软态势。厚生劳动省官员解释说,春季劳资谈判的成果通常需要到夏季才能在薪资数据中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政府调查覆盖的受访企业中,许多是没有工会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加薪速度往往慢于大型企业,导致整体薪资数据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反映了日本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深层问题: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薪资差距正在扩大。大型企业因资源充足、工会力量较强,往往能在劳资谈判中争取到更高的薪资涨幅;而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空间有限,面对通胀和成本压力的应对能力较弱,员工薪资增长自然受到限制。消费回暖的希望与隐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实际薪资持续下滑,日本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在5月出现了近三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这一数据为市场带来了一丝希望,表明消费者信心可能正在逐步恢复。然而,消费的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薪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如果实际薪资继续被通胀侵蚀,家庭的消费能力可能难以长期支撑这一增长势头。薪资趋势不仅是家庭消费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日本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日本央行一直密切关注薪资和通胀数据,以决定是否进一步加息。如果实际薪资持续低迷,可能会迫使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从而影响日本经济的整体复苏进程。总结与展望:日本经济何去何从?总的来说,日本5月实际薪资的暴跌和通胀的持续高企,暴露了日本经济在复苏道路上的脆弱性。尽管工会工人的薪资涨幅创下新高,但整体薪资的疲软和中小企业加薪的滞后,让普通家庭的购买力持续承压。消费支出的短暂回暖虽然令人振奋,但若没有稳定的薪资增长作为支撑,这种势头可能难以持久。对于日本经济而言,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工资与通胀的良性循环。企业需要更有力地提高薪资水平,政府和央行则需通过政策引导,缓解通胀对家庭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日本能否找到平衡点,不仅关乎国内民生,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期内,实际薪资下滑和高通胀的组合可能削弱日元汇率,因市场对日本经济复苏信心不足。中长期看,若薪资增长无法跟上通胀,或央行政策应对失衡,日元可能持续面临贬值风险。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缩表并调整资产结构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缩表并调整资产结构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剧:降息前景如何被特朗普关税搅乱?

美联储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舵手,其货币政策走向始终牵动着市场的每一根神经。然而,一场关于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所带来风险的激烈争论,正在美联储内部悄然上演。这场争论不仅可能打破美联储近年来难得的团结局面,还为未来的降息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本文将深入剖析美联储内部的分歧,探讨特朗普关税对通胀和经济的影响,以及降息决策的复杂考量,带您一窥这场经济博弈的幕后真相。一、特朗普关税引发的政策困境关税上调的意外冲击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打乱了美联储年初制定的降息计划。这些关税不仅针对多个国家的主要进口商品,还涉及广泛的消费品和工业品,直接推高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市场普遍担忧,这种大规模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滞胀”局面的出现——即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物价却持续上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们面临两难选择:是继续维持高利率以遏制通胀,还是适度降息以刺激经济?美联储内部的初步反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最近的几次公开讲话中,展现了一种谨慎但灵活的立场。他明确表示,当前降息的门槛已经较今年春天有所降低。当时,美联储需要看到更明显的经济恶化信号才会考虑降息,因为市场普遍预期关税将迅速推高通胀。然而,鲍威尔如今提出,只要物价数据低于预期,或者就业市场出现明显疲软,美联储就可能在夏末之前启动降息。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重新评估,也为未来的政策调整留下了操作空间。二、关税与通胀的博弈:预期与现实的碰撞通胀风险的初步缓解令人意外的是,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广泛的通胀担忧,但截至目前,与关税相关的消费者物价上涨尚未大规模显现。部分原因是特朗普近期撤回了部分极端的关税措施,并延长了与多个国家的双边贸易谈判期限。这一举措暂时降低了全球贸易战全面升级的风险,为市场注入了一丝乐观情绪。然而,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即将公布的6月和7月物价数据可能会反映出关税对物价的滞后影响,这将成为检验关税是否会引发持续通胀的关键时刻。企业应对关税的策略前达拉斯联储主席、现任高盛副主席的卡普兰(Robert Kaplan)指出,如果平均关税税率控制在10%至15%的范围内,而不是特朗普最初宣布的更高水平,企业可能更容易通过内部消化成本来避免大幅提价。他进一步分析,当前全球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关税对通胀的推动作用可能不如预期强烈。这一观点为美联储内部主张降息的官员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认为通胀风险可能被市场高估,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在上升。三、美联储内部的分裂与降息前景两大阵营的对立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利率制定委员会内部已经明显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派是少数派的“鹰派”官员,他们对通胀问题极为警惕,认为在通胀率连续四年高于美联储2%目标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逐渐接受更高的物价水平,企业也会更有动力试探性提价。因此,他们主张今年内根本不降息,维持高利率以彻底压制通胀预期。另一派则是占据多数的“鸽派”官员,他们认为关税引发的成本上升可能不足以导致持续通胀,或者劳动力市场疲软将有效抑制物价上涨。这一派中,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最为激进,他们甚至表示愿意在本月就恢复降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官员均由特朗普任命,他们的立场可能部分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沃勒一直认为关税只会导致一次性的物价小幅上涨,而不会引发长期通胀;鲍曼近期也转变立场,加入了沃勒的阵营。鲍威尔的折中之道作为美联储的掌舵人,鲍威尔在两大阵营之间采取了居中的立场。他既没有完全否定通胀“暂时性”的观点,也没有急于接受这一假设。他强调,美联储将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对企业是否会大规模转嫁成本持开放态度。这种灵活的措辞表明,鲍威尔倾向于在劳动力市场走软或通胀数据好转的情况下,为夏末降息敞开大门。同时,他还暗示,美联储可能仅需几次降息就能达到“中性利率”水平,这意味着未来的降息幅度和节奏将较为温和,以避免经济出现剧烈波动。四、未来三个月的关键观察点就业与通胀数据的双重考验分析师指出,当前美国失业率保持稳定,尚未出现劳动力市场普遍恶化的迹象,这为美联储的观望态度提供了支撑。然而,里士满联储主席汤姆·巴尔金(Tom Barkin)警告,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可能具有滞后性。他援引一家大型零售商的案例指出,5月的销售价格反映的是2月采购的库存,当时关税尚未生效。因此,7月和8月的物价数据可能更能反映关税的真实影响。这些数据将成为美联储决策的关键依据。降息时机的权衡卡普兰认为,7月降息为时过早,但他表示,如果仍在美联储任职,他会在9月认真评估降息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反映了美联储内部的普遍心态:大多数官员希望再观察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以确保降息的时机和力度恰到好处。鲍威尔也强调,当前的利率水平是为了应对关税引发的通胀风险而暂时维持在高位,一旦风险消退,降息进程可能迅速重启。五、总结:降息前景的机遇与挑战美联储内部关于特朗普关税和降息前景的争论,不仅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凸显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复杂性。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为美联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为其提供了调整政策的窗口期。鲍威尔灵活的立场为夏末降息留下了可能性,但具体时点和幅度仍取决于未来的通胀和就业数据。面对内部的分歧和外部的压力,美联储需要在遏制通胀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这场关于降息的博弈仍在继续,美联储的每一步决策都将深刻影响全球市场的走向。未来三个月,无论是物价的涨跌,还是就业市场的冷暖,都将成为决定降息成败的关键变量。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