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5月 11日 上午4:33

中金:公募买了多少港股?

今年初以来,中国资产尤其是港股市场迎来了一波由DeepSeek引发的“气势如虹”的叙事重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超过40%。同期南向资金更是超预期大幅买入,尤其在3月之后,成为驱动本轮港股反弹的主力。即便在近期市场因为关税风险引发的波动中,南向资金依然维持强势,年初以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南向净流入规模达到6,040.8亿港元,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的四分之三,日均流入规模为去年的2.5倍。

在欧美长线外资尚未大举流入且短期流入可能性也不大的情况下,南向资金显然就成为主力和焦点。诸如到底是谁在买、还有多少空间等,都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子弹”可能并没有想象的这么多,也可能不是本轮南向流入的主力。结合公募基金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更新公募基金的港股持仓和配置变化,以此提供更多南向资金动向的细节。

整体趋势:主动权益港股仓位升至31%,ETF增加更多,说明主动公募并非南向流入主力

首先看总规模,可投资港股公募基金的总规模整体抬升,ETF增加更快;新发基金数目同样加速。截至一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剔除QDII)共3,890只,总资产2.47万亿人民币,数量较四季度增加105只,规模也环比增加2,426亿人民币,占全部13,173只非货基和18.9万亿人民币规模的29.5%和13.1%,均较2024年底有所提升。这其中,1)主动偏股基金2,126只(总规模1.52万亿人民币,不含ETF),较2024年底增加43只,规模也增加834亿人民币。2)港股通ETF规模增长更快,截至一季度末内地发行可投港股ETF整体规模达到1,789.9亿人民币,较2024年四季度末的1,234.4亿人民币上涨超过45%。发行方面,一季度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新发数较去年四季度小幅加速,新增105只,新增规模也较上季度有所上升,约682亿人民币(对比四季度79只与408亿人民币)。主动偏股型基金同样如此,发行速度较四季度提速,共43只,且新增规模增加124亿人民币(去年四季度发行39只与115亿人民币)。

其次看持仓情况,一季度主动增持明显,持仓比例再创新高,占南向整体比例也有所提升。上述3,890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6,509亿人民币,较四季度4,928亿人民币升幅达到32.1%。考虑今年一季度,恒指与MSCI中国分别上涨15.4%与19.9%,表明公募基金在此期间有明显主动增配行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的港股持仓占其股票投资市值比例已经升至36.9%,创近五年以来最高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底的30.5%。进一步看主动偏股型基金,一季度港股持仓4,084亿人民币,较去年四季度增加26.5%(四季度3,229亿人民币),升幅同样超过指数涨幅,持仓占比也从上一季度的25.9%升至30.8%。这一过程中,公募持仓占南向整体4.25万亿人民币持仓比例也有所上升,从去年四季度的14.6%提升0.7个百分点至15.3%,但主动权益基金占比却依然维持在9.6%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也说明在一季度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过程中,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并非主力。相反,内地被动ETF持有港股市值则从去年四季度的981.9亿元提升接近55%至1,511.3亿元。与此同时,根据场内流通份额变化估算,内地可投港股ETF在3月累计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234.3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因此一季度南向大幅流入的背后可能存在许多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通过被动基金配置的身影。

图表:可投港股的内地公募与其他公募基金数量与规模一览

图片

图表:截至1Q25,可投港股的内地主动偏股型基金共2,126只,总规模1.52万亿人民币…

图片

图表:较4Q24增加43只,整体规模提升834亿人民币

图片

图表:1Q25(除QDII)新发基金规模为682亿元,较4Q24新发408亿元有所增加

图片

图表:主动偏股型基金1Q25新发基金规模为124亿元,较4Q24新发115亿人民币小幅抬升

图片

图表:截至1Q25,可投港股基金数量3,890只,总规模2.5万亿人民币…

图片

图表:…较4Q24增加105只,整体规模也提升2,426亿人民币

图片

图表:内地公募港股持仓持续提升,1Q25港股持仓占比达到36.9%,较4Q24的30.5%进一步上升

图片

图表:1Q25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港股持仓4,084亿人民币,占基金股票持仓提升至30.8%

图片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截至4Q24,内地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整体南向的比例为15.3%…

图片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较去年四季度的14.6%有所提升

图片

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港股持仓市值占比前120只大陆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1/2)

图片

注:基于Wind一致预期;基金规模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港股持仓市值占比前120只大陆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2/2)

图片

注:基于Wind一致预期;基金规模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内地可投资港股的ETF及指数基金产品一览

图片

注:基于Wind一致预期;基金规模截至2025年3月31日

图表:继3月内地可投港股ETF资金净流入创历史新高后,4月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接近350亿元

图片

图表:3月港股配售金额同样创历史新高

图片

行业配置:互联网与半导体最受青睐,能源与公用事业下滑最多,个股集中度提升

可选消费与半导体等提升最多,相反能源与公用事业明显下滑。对比去年四季度,老经济持仓占比从29.0%进一步降低至20.7%,回到2020年底水平。同期,新经济持仓占比提升至近80%。细分看,电商互联网、半导体产品与设备、制药与生物科技,媒体娱乐持仓占比提升靠前。相反,消费服务、能源与公用事业降幅最大。从绝对持仓水平来看,媒体娱乐、可选消费零售、技术硬件与设备等持仓最高;商业和专业服务、医疗保健设备,必需消费等持仓比例较低。相比自身历史水平,可选消费零售、半导体产品与设备等板块已处于历史高位;相反,消费者服务、能源与金融服务等则处于历史低位。

个股层面,头部集中度明显提升;腾讯、阿里与中芯国际等最受青睐,但中海油下滑明显。一季度内地公募基金重仓腾讯(00700)、阿里巴巴(09988)与中芯国际,无论是在持有基金数还是市值均增加最多;相反,中海油与舜宇光学科技等则减少最多。重仓持股层面,阿里巴巴与中芯国际也取代小米进入前三大重仓股行列。相比去年底,持有阿里巴巴、腾讯、中芯国际以及泡泡玛特的基金数量上升最多,持有中海油与中国神华等的基金数量明显减少。此外,重仓股集中度在一季度明显提升,前3大重仓股占前100只重仓股市值39.8%,较四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前10大重仓股占前100只重仓股市值也从四季度的58.0%上升至64.2%。

图表:新经济是整体内地公募基金配置港股的主要偏好,持股占比由4Q24的71.0%大幅攀升至79.3%

图片

图表: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持股市值GICS一级行业分布(按持股总市值)

图片

图表:可选消费零售与半导体等板块处于2021年以来配置高位;消费者服务与能源等则处于低位

图片

图表:在南向资金整体持股结构中,1Q25老经济占比从48.8%下滑至44.4%

图片

图表:1Q25可选消费与信息技术板块占公募港股投资行业比重大幅上升,但能源与金融等占比下滑

图片

图表:1Q25南向资金最青睐信息技术与可选消费板块,而能源与金融等老经济占比回落较多

图片

图表:1Q25前10大港股持仓市值占前100只重仓港股市值的64.2%,较4Q24提升6.2个百分点

图片

图表:前3只重仓股持仓市值1,584亿港元,占前100只重仓港股市值39.8%

图片

图表:1Q25内地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持港股市值最高的三个板块分别为通信服务、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

图片

图表:港股通持股行业中,金融与通信服务占比保持最高

图片

图表:1Q25南向资金流入流出最多的个股(基于互联互通十大活跃个股)

图片

前景展望:南向流入还有多少空间?年内相对确定增量约2,000-3,000亿港元,个人投资者易受趋势影响

南向资金3月以来成为主力,年内相对确定增量约为2,000-3,000亿港元。今年以来南向累计流入6,041亿港元,日均流入(82.8亿港元)已是去年全年的近2.5倍(2024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日均34.7亿港元)。若维持当前速度,今年总量可能要接近两万亿港元,可能并不现实。结合公募最新数据,在可测算部分中,公募与保险等机构的“子弹”可能并没有想的那么多。截至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已经达到30.8%的历史新高,假设年内比重提升至35-40%(基金名称不带“港股”的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考虑到当前主动偏股型基金1.5万亿元的整体规模,后续空间约750-1,500亿港元。险资部分,假设权益占其资金比例提升至15%且港股占权益比例提升至20%,同样考虑新增保费,我们预计年内有望带来约1,500-2,000亿港元的增量资金。

不过本轮南向大举流入的过程中,ETF资金的流入非常强劲。内地可投港股ETF的资金净流入在3月创下234亿元的纪录后,四月至今更是接近350亿元,这背后可能存在不少个人投资者通过ETF配置港股的身影。然而个人与其他交易型的流入受情绪与趋势的驱动很强,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因此较难准确测算。综合以上,我们整体测算下来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10,000亿港元左右。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南向资金大举流入的确使得南向投资者在部分时期与局部存在“边际定价权”,但面对借券卖空,以及南向无法参与而供给却可以无限的“闪电配售”(3月港股配售规模高达970亿港元创历史记录),是难拥“绝对定价权”的,因此当市场过于强调定价权来支撑乐观观点时,可能意味着情绪已经相对亢奋。

对市场而言,我们在关税风险开启后,测算恒指在20,500点计入了与2018年底相当的悲观情绪,如果没有新增风险,可能在这一位置震荡,回过来看也的确如此。随着关税不断加码已经进入“非理性”阶段,市场已经对关税本身的数字逐渐“脱敏”,更多转向对增长的实质影响,而这又将与后续的谈判进展与国内政策对冲力度息息相关。如果关税谈判没有进展导致关税维持在145%的高位,同时财政政策对冲力度弱于预期,或拖累港股盈利下滑10个百分点到负增长7%。据此,我们测算,1)基准情形下,不考虑盈利下修影响,对应恒指20,500点;2)积极情形下,市场情绪修复至关税冲击前水平,恒指重回23,000-24,000点。3)悲观情形下,盈利增速降至-7%左右,对应恒指18,000-19,000点左右。

具体操作上,如果投资者在此前仓位已经明显下调或者挪至分红板块,那么在这一点位即可分批低吸;但如果仓位和成本都较高,可以多留一些缓冲空间,以应对潜在盈利下调压力。板块上,1)有科技叙事支持且对出口敞口较小的互联网科技仍是主线,可与分红资产互相轮动。2)对余下泛消费和顺周期部分,更依赖宏观政策和整体杠杆修复,如果财政能够对冲,内需相关的顺周期板块会有更好的机会。3)此外,出口相关板块敞口更大,来自美国收入占比更高的家电、电子设备、海运等需关注关税进展。

图表:2018年底,恒指风险溢价7.7%,对应恒指20,500左右

图片

本文来源自“中金点睛”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蒋远华。

spot_img

热点

CBOT持仓:基金大举做空!谷物期货暴跌背后,哪些关键信号被忽视?

周三(4月3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谷物期货市场延续近期震荡偏弱的格局,受到美国种植进度加快、南美有利天气以及关税言论引发的避险情绪影响。昨日(4月29日),CBOT玉米、大豆、小麦和豆油期货主力合约普遍收跌,豆粕则小幅上涨,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不同品种的预期分化。大宗商品基金在周二净卖出玉米(21500手)、大豆(8500手)、小麦(2500手)和豆油(5500手),净买入豆粕(2000手),显示市场情绪偏谨慎,空头力量在多数品种中占主导。本文将基于最新持仓变动、基本面消息和基差变化,分析CBOT小麦、大豆、豆油、豆粕和玉米的走势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盘面方向。2025年4月29日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空头。最近5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CBOT豆油未平仓多头与未平仓空头相同;最新30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具体变动数据见图表。小麦:降雨缓解供应担忧,空头情绪主导CBOT小麦期货昨日大幅下跌,7月软红冬小麦合约(WN25)收于5.25-1/2美元/蒲式耳,创合约新低。美国农业部(USDA)周一发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冬小麦优良率从45%升至49%,好于市场预期的47%,得益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及时降雨。未来一周,南部平原预计仍有降雨,进一步缓解干旱压力,支持小麦进入关键生长期。全球市场方面,俄乌局势引发的供应担忧有所缓和,俄罗斯4月出口量回升,咨询机构Sovecon上调2024/25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预估至4070万吨,较此前增加20万吨。尽管俄罗斯近期寒流引发关注,但出口恢复削弱了供应紧张预期。大宗商品基金在4月29日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空头2500手,最近5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11000手,30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13500手,反映基金对小麦价格的看空情绪持续升温。美国国内基差方面,小麦现货市场因供应预期改善而承压,堪萨斯地区硬红冬小麦基差稳中偏弱,反映现货市场对期货价格的跟随性下跌。小麦市场短期内仍受制于美国有利天气和全球供应恢复的压制,5美元/蒲式耳的心理关口可能进一步承压。关注USDA后续作物报告和俄乌局势的进展,若俄罗斯出口继续顺畅,价格上行空间有限。大豆:种植进度加快叠加关税言论,价格承压CBOT大豆期货昨日震荡收低,7月合约(SN25)收于10.52-3/4美元/蒲式耳,盘中触及4月23日以来最低点10.45-3/4美元/蒲式耳。USDA报告显示,截至4月27日,美国大豆种植进度达18%,高于五年均值12%和市场预期17%,反映美国农户播种效率提升。南美方面,阿根廷干燥天气助力大豆收割,缓解前期强降雨影响,而巴西大豆库存压力较小。关税言论持续扰动市场情绪,部分交易商担忧美国大豆出口前景受限。USDA确认民间出口商对未知目的地销售11万吨大豆(2024/25年度交货),但出口数据未明显提振盘面。大宗商品基金周二净卖出大豆期货8500手,最近5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2000手,但30个交易日净多头增加8000手,显示短期看空情绪加剧,但中长期仍存一定支撑。美国国内基差方面,4月 Gulf CIF大豆基差稳定在82美分/蒲式耳上方,5月基差略升至80美分/蒲式耳,反映出口需求温和但农户惜售情绪限制现货供应。大豆期货短期内受种植进度加快和关税言论压制,10.50美元/蒲式耳关口支撑力度有限。若USDA后续出口数据未见起色,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10.30美元/蒲式耳。豆油:南美天气利好与棕榈油竞争加剧CBOT豆油期货昨日收跌,7月合约(BON25)收于49.33美分/磅,延续近期弱势。南美有利天气为豆油价格带来压力,阿根廷干燥天气支持大豆收割,增加全球油脂供应预期。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BMD)主力合约昨日夜盘下跌1.39%,对豆油形成替代性竞争压力。欧盟2024/25年度棕榈油进口量下降至236.7万吨(去年同期292.4万吨),而豆粕进口增加,间接反映油脂需求偏弱。未来6-10日,美国大豆主产州预计气温偏高、降水偏低,可能对油脂作物生长形成一定压力,但短期影响有限。大宗商品基金周二净卖出豆油5500手,最近5个交易日多空持仓平衡,但30个交易日净多头增加32500手,显示中长期看多情绪仍在。基差方面,美国国内豆油现货市场因供应预期增加而走弱,4月基差较上周略有回落。豆油期货短期内受棕榈油竞争和南美供应压力影响,49美分/磅关口可能进一步承压。关注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数据和美国天气变化,若需求未见起色,价格可能下探至48美分/磅。豆粕:需求预期改善,基金增持净多头CBOT豆粕期货昨日小幅上涨,7月合约(SMN25)收于298.20美元/短吨,显示一定韧性。国内农业农村部计划到2030年将饲料中豆粕用量降至10%,可能对长期需求形成压力,但短期内饲料需求稳定支撑价格。USDA数据显示,美国主要油厂豆粕库存降至7万吨,为2013年以来最低,反映下游需求旺盛。南美大豆收割顺利为豆粕供应提供保障,但阿根廷农户销售速度放缓至11年最低,短期供应偏紧。大宗商品基金周二净买入豆粕2000手,最近5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4500手,但30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7500手,显示短期情绪有所改善。美国国内豆粕基差因库存低位而保持坚挺,4月基差较上周略有上行。豆粕期货短期受低库存和饲料需求支撑,298美元/短吨关口有望企稳。若USDA后续库存数据持续偏紧,价格可能上探300美元/短吨,但长期需警惕政策性需求调整。玉米:播种加速与南美天气利好施压CBOT玉米期货昨日下跌,7月合约(CN25)收于4.70-1/4美元/蒲式耳,盘中触及4.69-3/4美元/蒲式耳的4月9日以来最低点。USDA报告显示,截至4月27日,美国玉米种植进度达24%,高于五年均值22%,尽管略低于市场预期25%。南美方面,巴西第二季玉米作物受益于近期降雨,缓解干旱威胁;阿根廷干燥天气支持玉米收割。USDA确认对西班牙出口12万吨玉米(2024/25年度交货),但出口数据未扭转盘面颓势。国内乙醇政策提振需求预期,但影响有限。大宗商品基金周二净卖出玉米21500手,最近5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18500手,30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3750手,空头情绪持续主导。美国国内基差方面,4月 Gulf CIF玉米基差升至76美分/蒲式耳,反映出口需求温和回暖,但农户惜售限制现货供应。玉米期货短期内受种植进度和南美天气利好压制,4.70美元/蒲式耳关口支撑脆弱。若USDA后续种植进度继续超预期,价格可能下探至4.60美元/蒲式耳。未来趋势展望CBOT谷物期货市场短期内仍将受美国种植进度、南美天气和关税言论的综合影响。小麦因供应预期改善和俄罗斯出口恢复承压,5美元/蒲式耳关口面临考验;大豆受出口不确定性和播种压力影响,10.30美元/蒲式耳为关键支撑;豆油因棕榈油竞争和南美供应增加偏弱,48美分/磅为下行目标;豆粕因低库存和饲料需求支撑相对抗跌,300美元/短吨为潜在阻力;玉米受种植加速和南美利好压制,4.60美元/蒲式耳为短期目标。未来一周,关注USDA作物报告、出口数据和美国天气变化,盘面波动可能加剧。 转载自 一期货

11月11日美市更新的支撑阻力:金银原油+美元指数等八大货币对

文章来源:汇通网 11月11日美市更新的黄金、白银、原油、美元指数、欧元、英镑、日元、瑞郎、澳元、加元、纽元支撑阻力位一览。

快讯

原油交易提醒:需求预期施压油价,箱体上沿附近再次回落,谨防破位下行

在周二亚洲早盘交易中,原油价格出现下滑。由于全球贸易担忧情绪持续升温,投资者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被大幅下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5美分,跌幅0.4%,至每桶65.61美元;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18美分,跌幅0.3%,至每桶61.87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两大油价基准周一均下跌超过1美元。据市场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总统推动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经济在今年陷入衰退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亚洲国家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全球两大原油消费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这种局势促使多家机构下调了原油需求增长和价格预期。其中,Barclays周一将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下调4美元至70美元/桶,并指出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以及OPEC+联盟调整产量策略,将导致今年全球原油供应每天过剩100万桶。与此同时,据消息人士透露,OPEC+内部多个成员国计划在6月份提出连续第二个月加快增产的建议。油市分析师Philip Verlege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出口国增加产量,油价出现大幅下滑将变得更为可能。”此外,根据初步调查,美国原油库存在截至4月15日当周可能增加约50万桶。美国石油协会(API)将在周二公布库存初步数据,而官方的能源信息署(EIA)将于周三发布最终数据。从日线级别走势来看,WTI原油自65美元附近回落,目前已跌破重要支撑位62美元,整体趋势偏空。短期内5日、10日均线形成死叉,并持续压制油价下行,20日均线拐头向下,中期弱势格局显现。技术指标方面,RSI(14)位于40附近,处于弱势区域,但未进入极端超卖,显示油价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MACD指标绿柱动能持续放大,双线呈现向下发散状态,强化了空头主导局面。目前WTI下方重要支撑位看向60美元关口,若跌破将进一步打开下探空间至58.5美元附近,而上方初步压力位则在62.5美元。整体来看,WTI短期偏弱运行,反弹受限,若无重大利好刺激,油价大概率延续震荡下跌走势。编辑点评:全球原油市场正面临双重打击,一方面贸易担忧情绪抑制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供应端有望加速增加,双向压力导致油价短期内承压明显。配合WTI日线技术面分析,油价短期存在继续测试60美元甚至更低支撑位的风险。未来走势需重点关注美国库存变化及OPEC+实际增产动作。 转载自 一期货

黄金交易提醒:金价创逾五个月最大单周跌幅,多数分析师看空后市,散户依然看涨

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一(11月11日)亚市早盘,现货黄金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2683.62美元/盎司附近。金价上周五下跌0.8%,收报2684.37美元/盎司,周线下跌1.85%,创下五个多月来最大单周跌幅,受美元走强打压,市场消化特朗普胜选的影响及其可能对美国利率预期产生的影响。Allegiance Gold首席运营官Alex Ebkarian表示:“过去一个月里,大选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是否能正常完成权力交接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从未来政策的潜在影响来看,很多风险资产开始受益,因此资金从金属流出,进入这些替代资产。"从 9 月降息50个基点开始的降息前景支撑了黄金今年的创纪录涨势。美联储上周四降息25个基点,但表示对进一步降息持谨慎态度。考虑到这位前总统的关税政策,特朗普胜选引发了美联储是否可能以更慢、更小的步伐降息的疑问。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大选结果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 "短期 "影响。利率期货显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由上周五约72%下降至64%,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6%。美元指数上周五上涨0.59%,收报104.95,周线累计上涨0.61%。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乐观,也给美元提供支撑上周五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1月初美国消费者信心升至七个月来的最高点,衡量家庭对未来预期的指标攀升至三年多来的最高点。(Full Story)这项调查是在大选前进行的。下一个重要的美国经济数据将于周三公布,即10月消费者物价数据。本周五还将迎来“恐怖数据”——美国10月零售销售月率。"我们需要美国政策更加明朗,“美银外汇策略全球主管 Athanasios...

美元指数反弹无力,等待方向选择

周二,美元在早盘交易中仅小幅回升,未能大幅收复前一交易日的重挫跌幅。“谈判主动权在亚洲国家手中,美国方面不会单方面让步,”Bessent周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是近日关于贸易谈判进展的又一混乱信号。美元兑日元上涨0.11%至142.19日元,但此前已下跌了1.2%;美元兑瑞士法郎上涨0.18%至0.8217,周一则下跌了0.8%。市场情绪略有改善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政府计划于周二采取措施以减缓汽车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外汇策略师Carol Kong表示:“鉴于各种矛盾信号,我认为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她补充指出:“美国整体关税政策极为混乱,市场对此非常反感,不过确实出现了一些迹象,表明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尽管目前贸易谈判缺乏实质性进展,但双方在最近几天似乎都在软化各自的立场,美国方面表示愿意部分削减关税,而亚洲国家则豁免了部分美国产品的125%关税。在主要货币对方面,欧元下跌0.15%,报1.1404美元,但本月仍有望录得近15年来最大月度涨幅,投资者纷纷避开美国资产,转向欧洲资产。本周市场还在关注密集的美国经济数据发布,这些数据将成为评估特朗普贸易政策实际冲击的早期信号。尤其是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初值数据以及联邦储备偏爱的核心PCE通胀数据,备受市场关注。Carol Kong还指出:“我认为美国经济数据会从这里开始进一步恶化。”“一旦疲软的数据公布出来,将进一步打压美元,因为目前投资者已不再把美元当成可靠的避险货币,它反而开始呈现风险资产的交易特征。”从日线走势来看,美元指数(DXY)在接连下挫后,目前处于99附近震荡整理,整体仍呈弱势格局。短期5日与10日均线继续下行,且死叉压制明显,反弹受限于99.40区域;20日均线由上行转为走平,表明中期趋势也在逐步转弱。技术指标方面,RSI(14)目前位于38附近,接近超卖区域,短期虽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但力度有限;MACD指标绿柱持续放大,快慢线延续下行态势,反映空头动能依然占优。下方关键支撑位关注98.60一线,一旦失守将打开进一步下探空间至98关口;上方初步阻力位则在99.40-99.60区域。整体来看,美元指数日线结构偏空,短线反弹高度有限,趋势仍倾向震荡下行。编辑观点: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反复及美国经济数据疲软预期双重压力下,美元的传统避险地位受到挑战。日线技术面进一步印证了基本面偏空的趋势,美元指数或将在短期内继续测试关键支撑区域。需警惕若美国数据持续疲软,美元可能进入更大级别的下行周期。 转载自 一期货

技术分析:美原油可能跌至59.96美元至60.69美元区间

周二(4月29日)亚市,国际油价震荡微跌,美原油目前交投于61.70美元/桶附近,跌幅约0.55%。路透技术分析师指出,根据其波形和预测分析,美原油可能跌至每桶 59.96 美元至 60.69 美元的区间。自 65.09 美元起的三浪周期正在形成。第三浪,即 c 浪,预计将与...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