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2日 下午10:37

对赌协议倒逼上市,尚研科技冲刺北交所IPO 海尔“助攻”了这群美的旧将敲锣梦

6月,尚研科技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冲刺北交所IPO。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88亿元、净利润4409万元,同比略下滑。业绩在纸面上并非最好时刻却选择冲刺上市,或对赌条款有关。此外,尚研科技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2024年对海尔销售收入占比达66.66%。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文多    

近日,广东尚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研科技)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冲刺北交所IPO。

2024年,公司营收为5.88亿元、净利润为4409万元,同比分别略下滑4.5%和1.3%。在业绩并非最漂亮的时间段选择冲刺上市,可能与背后潜藏的对赌条款有关。据公司招股书(申报稿),如公司未能在今年12月20日前递交上市申请或者递交后最终未能成功上市,创始股东需履行股份回购义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尚研科技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对单一大客户海尔(海尔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依赖度居高不下,2024年对海尔的销售收入占比(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下同)达66.66%。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核心管理团队多具美的从业背景

尚研科技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卢高锋,合计控制公司62.91%股份,其同时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卢高锋曾陆续就职于美的电饭煲公司、美的家庭电器事业部、美的微波炉事业部。此外,尚研科技游建强、康丕毅、吴海明、王强和付新(已离职)等5名董监高或核心技术人员也曾经在美的(指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等)任职。

凭借管理团队的行业资源,尚研科技成功切入头部家电企业供应链。2022年至2024年(即报告期,下同),美的方面稳居公司第二大客户,尚研科技对美的销售额分别占营收的16.99%、9.21%和11.45%。

不过,海尔才是公司当前的最大客户。2022年至2024年,尚研科技对海尔的销售额分别为2.73亿元、4.51亿元和3.92亿元,分别占年度营收的52.32%、73.30%及66.66%。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2022年至2024年,尚研科技对前五名客户的合计销售额分别为4.29亿元、5.48亿元和5.23亿元,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2.38%、89.10%及89.02%。

相比之下,2022年度、2023年度同行业可比公司对自身前五大客户的平均销售收入占比为48.28%、47.75%,尚研科技客户集中度明显高出同行。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2024年9月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截图

就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对海尔的依赖性问题,尚研科技挂牌新三板之时也曾被监管部门问询。尚研科技回复称,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是由公司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大客户经营策略造成,符合行业特性。

对于与海尔的合作,尚研科技称,其与海尔自2016年建立业务关系以来未中断过合作,且公司对海尔的销售规模逐渐增长,双方的合作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不过,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中仍然提示了客户集中度较高及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公司表示:“主要客户可能会减少公司业务订单量甚至终止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提示对赌协议风险

尚研科技专注于变频驱动器、电源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等电子智能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向下游延伸至智能终端产品。其中,变频驱动器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在2022年—2024年为公司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主营收入。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2022年至2024年,尚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5.21亿元、6.16亿元和5.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2877万元、4467万元和4409万元。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略下滑4.54%,净利润同比略下降1.3%。

当前冲刺上市,并非尚研科技纸面业绩上最漂亮的时刻,但公司和股东们可能已经不愿等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此前已引入了多家机构股东。其中,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和佛山红土君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佛山红土)为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达到6.25%。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2021年8月,深创投、佛山红土方面入股之时,曾与尚研科技方面约定了股权回购条款。此后的2024年4月,双方约定,回购条款(附恢复条件)的义务责任主体变更为创始股东卢高锋、高建雄和游建强,以及双方特殊投资条款均在公司递交新三板挂牌申请之前一日自动终止。但按照目前情况,回购条款的恢复条件为:如公司未能于2025年12月20日前递交合格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材料,或最终合格首次公开发行不成功,则创始股东回购条款将自动恢复效力。

图片来源: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截图

目前尚研科技已递交北交所上市申请,但审核结果还难以确定。尚研科技招股书(申报稿)中也提示了对赌协议的风险:如果发生创始股东回购条款自动终止后恢复效力的情况,公司创始股东可能触发回购义务风险,以2025年12月31日为回购触发时点测算,创始股东需要承担的回购股份所涉金额为5165.89万元。

就公司北交所IPO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6月30日致电尚研科技并向公司发送采访邮件,但截至当天20点发稿时未获回复。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spot_img

热点

特朗普猛攻美联储,鲍威尔如何应对?继任者面临空前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6月26日)再次将矛头对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掀起了一场关于货币政策的激烈争论。这不仅让美联储的独立性备受考验,也为即将接任的继任者埋下了棘手的难题。本文将深入剖析特朗普对美联储的猛烈批评、鲍威尔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揭示这场政治与经济交织的风暴将如何影响全球市场。特朗普的猛烈攻势:鲍威尔成为众矢之的自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疫情后通胀飙升,鲍威尔曾因对“短暂通胀”的判断失误而备受指责。如今,面对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的贸易不确定性和高达3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鲍威尔再次成为特朗普的攻击目标。周四(6月26日),特朗普公开表示,他正在考虑“三到四个名字”作为鲍威尔的接替人选,这一表态无疑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直接挑战。特朗普的言辞不仅让市场震动,也让投资者感受到三重冲击: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财政赤字的急速膨胀以及美联储与白宫的紧张关系。这种复杂局面可能引发类似疫情时期的长期余波,全球市场都在屏息以待。国会施压与鲍威尔的坚持:降息之争愈演愈烈本周,国会共和党人进一步向鲍威尔施压,在其半年一度的国会听证会上强烈要求美联储降息。当前美联储的政策利率高达4.5%,对经济形成了明显的限制效应。然而,鲍威尔有充分理由拒绝这些呼声。预测机构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高关税措施将进一步推高通胀。在公众通胀预期迅速升温的背景下,美联储保持独立、不受民选官员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共和党人指责鲍威尔将政治立场掺杂进政策决定,但鲍威尔始终强调,美联储的决策必须以经济数据和长期稳定为依据,而非短期的政治压力。内部裂痕与外部压力:鲍威尔立场岌岌可危尽管鲍威尔努力坚守立场,但其处境正变得愈发艰难。特朗普任命的两位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近期公开表示支持降息,尽管他们在6月的会议上仍投票支持维持利率不变。这显示出美联储内部的分歧正在扩大。市场利率期货显示,7月降息的可能性较低,但9月可能成为降息的转折点。如果鲍威尔无法再次获得理事会的全票支持,他的权威将进一步受到挑战。与此同时,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可能继续加大施压,因为他们已察觉到2026年中期选举前经济放缓的苗头,这对他们的政治前景构成威胁。通胀与经济的博弈:美联储的艰难抉择当前,通胀压力逐渐消退,但美联储的政策仍处于限制性区域。鲍威尔的任务不仅是应对眼前的经济挑战,还要维护美联储的长期合法性。他必须避免重蹈疫情初期通胀失控的覆辙,为2026年5月任期结束时留给继任者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然而,特朗普的持续施压和内部理事的分歧使得这一目标变得异常艰难。市场数据显示,美元在特朗普再次批评鲍威尔时出现下滑,反映出投资者对总统干预货币政策的担忧。特朗普似乎一心想换掉鲍威尔,找一个更听话的“传话人”,但市场传递的信息却未必是他想听的。继任者的困境:特朗普的干预留下隐患讽刺的是,如果特朗普愿意耐心等待,他或许能自然得到想要的结果。华盛顿圈内盛传,鲍威尔的潜在继任者包括前美联储理事凯文·瓦尔许、现任理事沃勒、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以及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这些人选在不同程度上都更倾向于特朗普的政策立场,且容易获得国会批准。一旦他们上任,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带来的初期冲击可能已逐渐平息,继任者将拥有更大的政策自由度。然而,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持续攻击却可能适得其反。削弱鲍威尔的权威不仅动摇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也让继任者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可能被外界视为政治妥协的产物,难以在市场上建立足够的公信力。总结:美联储的未来与全球市场的命运特朗普对美联储的猛烈批评不仅是对鲍威尔个人的挑战,更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考验。在通胀压力、财政赤字和贸易不确定性的多重夹击下,鲍威尔必须在维护经济稳定与抵御政治压力之间找到平衡点。而特朗普的干预不仅让鲍威尔的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也为未来的继任者埋下了隐患。无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是谁,他们都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全球投资者正密切关注这场政治与经济的博弈,因为其结果可能深刻影响未来数年的全球市场走势。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特朗普豪言贸易协议“手到擒来”,日本却让美国吃瘪!

文章来源:汇通网 在全球贸易舞台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宣称贸易协议近在咫尺,然而与日本的谈判却让这一豪言蒙上阴影。面对僵持不下的谈判局势,美国政府内部的混乱、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的强硬态度,让这场贸易博弈变得异常复杂。

特朗普施压无果,鲍威尔坚守底线:美联储降息路在何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7月1日)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的央行论坛上发表了备受瞩目的讲话,针对美国经济、货币政策以及外界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争议,传递了一系列关键信息。面对特朗普总统要求立即大幅降息的压力,鲍威尔展现了稳健的政策立场,强调在降息之前需“等待并了解更多数据”,尤其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与此同时,他并未完全排除7月会议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这一表态迅速点燃了市场对降息的期待,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于即将公布的就业和通胀数据。以下是对鲍威尔讲话内容的详细解读,以及其对经济和市场的潜在影响。审慎等待:鲍威尔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在辛特拉的央行论坛上,鲍威尔明确表示,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将保持审慎态度,等待更多经济数据以评估关税等政策对通胀的潜在影响。他提到:“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观察这些可能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立场是对特朗普近期公开信的直接回应。特朗普在信中批评美联储行动迟缓,并指出其他主要央行已大幅降低利率,暗示美国应迅速跟进。然而,鲍威尔坚持认为,美国经济目前表现稳健,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均保持强劲,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因此无需急于采取大幅降息措施。鲍威尔特别指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显著推高了通胀预期,这也是美联储自去年12月暂停降息的主要原因。2024年9月,美联储启动了降息周期,累计下调利率100个基点,将指标利率降至4.25%-4.5%的区间。然而,由于关税政策导致通胀预测大幅上修,美联储选择暂时按兵不动,以进一步观察经济走势。鲍威尔强调,美联储的决策将完全基于数据,而非外部压力,这体现了其对政策独立性的坚定承诺。7月降息悬念:市场情绪升温尽管鲍威尔强调审慎,但他在讲话中并未完全关闭7月29-30日会议降息的可能性。他表示:“我不会排除在任何会议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不会直接承诺在某次会议上行动。这将取决于数据如何演变。”这一表态立即引发市场热议,投资者对7月降息的预期略有升温。此前,市场对7月降息的概率评估约为四分之一,但在最新职位空缺数据强于预期后,降息概率又回落至接近五分之一。投资者现将注意力转向即将公布的6月就业报告和两周后的6月通胀数据。这些关键数据将为美联储提供更多线索,帮助其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货币政策。鲍威尔指出,美联储官员普遍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降低利率,但具体时点取决于通胀是否如预期般上升,以及就业市场的表现是否出现疲软迹象。目前,美国经济尚未显示出因货币政策过紧而陷入困境的迹象,这为美联储提供了更多观察和决策的空间。通胀与就业的两难抉择美联储当前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通胀和失业率可能同时上升的局面让决策变得尤为棘手。作为肩负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双重使命的央行,美联储需要在相互矛盾的数据中寻找平衡。鲍威尔坦言,关税政策对通胀的推升作用显著,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企业陷入观望,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尽管如此,鲍威尔对美国经济整体表现持乐观态度。他表示:“经济增长一直很稳固,劳动力市场也很稳固,失业率仍处于历史低位。这感觉不像一个因紧缩货币政策而举步维艰的经济体。”这一判断表明,美联储认为当前经济仍有韧性,短期内无需急于采取大幅宽松措施。然而,如果通胀持续超预期或就业市场出现明显疲软,美联储可能被迫加快降息步伐。美联储独立性再受考验:鲍威尔掷地有声在讲话中,鲍威尔还回应了特朗普对其政策决定的一系列批评。特朗普多次公开抨击美联储,指责其降息节奏过慢,并暗示美联储的行动带有政治动机。面对这些压力,鲍威尔在辛特拉论坛上重申,美联储“百分百”专注于通胀和就业目标,不受政治因素干扰。这一表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其他央行行长的赞赏。鲍威尔进一步强调,美联储的使命是为全体美国人民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独立性。他表示,无论未来谁接替其主席职位,美联储都将以中立、客观的方式制定政策,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对独立性的坚定捍卫,不仅是对特朗普批评的回应,也为美联储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运作提供了清晰的立场。全球视野:辛特拉论坛的意义辛特拉论坛作为欧洲央行主办的年度盛会,类似于美联储在杰克逊霍尔举办的全球央行会议,是全球央行行长和经济学家交流政策观点的重要平台。鲍威尔在这一场合的发言,不仅向美国国内传递了政策信号,也向全球金融市场和政策制定者展示美联储的立场。在论坛讨论中,鲍威尔与其他央行行长的互动进一步凸显了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总结:降息悬念与美联储的未来挑战鲍威尔的最新讲话为市场和公众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美联储将继续以数据为导向,审慎评估经济形势,尤其关注关税对通胀的长期影响。虽然7月降息的可能性尚未被排除,但具体行动取决于即将公布的关键经济数据。与此同时,鲍威尔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坚定捍卫,为其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运作提供了保障。面对通胀与就业的双重挑战,美联储的每一步决策都将牵动全球市场神经。投资者需密切关注6月就业报告和通胀数据的表现,以判断降息时机的临近。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