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6日 上午9:43

年报延期60多天后出炉!审计机构却与上市公司“互撕”,ST新潮将“披星”

7月4日晚,ST新潮披露2024年财报,因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公司股票将于7月8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新潮”。立信所表示,无法对ST新潮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ST新潮董事会ST新潮董事会、监事会则发布专项说明称,立信所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每经记者|彭斐    每经编辑|魏官红    

推迟两个月后,ST新潮(即新潮能源,SH600777,股价3.21元,市值218.30亿元)的2024年财报终于出炉。

此前的5月6日,ST新潮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经审计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股票停牌,原因是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财务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

ST新潮在7月4日晚间披露的相关公告显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立信所”)无法对新潮能源与油气资产管理、职工薪酬管理、特许权使用费和小权益主开采利益计量与支付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因公司202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新潮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7月8日起股票简称由“ST新潮”变更为“*ST新潮”。不过,ST新潮董事会同时就审计报告涉及事项发布专项说明,开启“互撕”模式。

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互撕”

在4月2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ST新潮就对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做出相关解释。

ST新潮称,年审会计师团队在美国公司现场审计的三周时间里,公司积极配合审计要求,竭尽全力推进2024年度审计进程。但因时间过于紧迫,所需材料细致且复杂,部分材料包括审计所需的询证函回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全面收集。

彼时,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一位了解ST新潮的人士表示,这可能与ST新潮刚更换审计机构有关,在审计时间安排上,确实存在紧张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ST新潮原聘任的审计机构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因在沟通过程中发现所需工作量及专业胜任能力超出拟承接时的预期,向上市公司请辞。3月20日晚间,ST新潮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拟聘任立信所为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

此后,因年报“迟到”,ST新潮于今年“五一”假期后开始停牌。根据相关规定,若ST新潮在停牌两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两个月期限后,ST新潮于7月4日晚间正式披露其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立信所作为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ST新潮2024年度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立信所称,ST新潮未提供有关油气资产账面原值的完整资料,未就其2024年度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中包含的职工薪酬支出提供员工花名册、职工薪酬明细等相关资料,未提供有关2024年度从收入中扣减的矿产特许权使用费和小权益主开采利益的完整资料。

“因此,我们无法对新潮能源与油气资产管理、职工薪酬管理、特许权使用费和小权益主开采利益计量与支付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立信所称。

不过,ST新潮董事会做出回应:公司董事会尊重立信所的工作,但是对于立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的内容和依据,董事会有不同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ST新潮停牌期间,ST新潮的控制权博弈再起。5月,伊泰B股(SH900948)通过要约收购,拿下ST新潮50.10%的股权。6月,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分别收到6名股东发出的函件,提请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监事会提前换届的系列提案。

ST新潮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发布定期报告的同时,ST新潮董事会、监事会于7月4日晚间发布专项说明称:立信所在没有提出其他要求和提出或采取其他替代程序的情况下,罔顾事实,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缺乏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应当具备的客观、公正性和职业道德,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美国审计机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立信坚持无法表示意见。”7月4日晚间,一位接近ST新潮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专项说明来看,可以看作ST新潮的管理层怼了立信所,认为立信所没有勤勉尽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上交所就ST新潮年报审计问题,曾向ST新潮下发监管工作函。上交所在函件中称,立信所已向公司发送《关于山东新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完成情况的沟通函》,显示目前所有审计工作已经完成,基于执行审计工作的结果,根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对公司2024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也就是说,尽管彼时审计机构立信所已完成全部审计程序,并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结论,但ST新潮仍称“材料补充需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7月4日晚间发布的专项说明中,ST新潮董事会提到,董事会认为在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公司董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公司经营层、各子公司已与立信进行了必要且充分的沟通,按照立信所的要求向其提供了完整的年度审计所需资料,并根据立信的审计要求进行积极配合。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共70批次涵盖1.455万份文件的备审资料,组织境内外管理团队和相关人员的50次访谈配合,为会计师现场抽样核验376口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但从目前来看,在ST新潮继续提供相关材料后,立信所最终还是维持了此前无法表示意见的结论。

随着ST新潮2024年财报的发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ST新潮股票自2025年7月8日开市起复牌。不过,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ST新潮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A股股票简称由“ST新潮”变更为“*ST新潮”。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78715275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spot_img

热点

欧洲央行重磅发声:通胀动荡未平,誓言“强力出击”稳定经济!

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欧洲央行(ECB)于周一(6月30日)在葡萄牙辛特拉发布了一项重要的五年战略更新,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内,通胀环境将持续动荡,并承诺对通胀偏离2%目标的情况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这一表态不仅回应了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也向市场传递了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更加果断的信号。面对地缘政治分裂、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结构性挑战,欧洲央行如何应对通胀的“新常态”?通胀动荡的根源:结构性变化的挑战欧洲央行在其声明中指出,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为通胀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的全球经济分裂,使得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直接影响到物价的稳定性。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生产力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劳动力供给和消费模式产生了长期影响,而气候变化则通过能源价格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给通胀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欧洲央行坦言,这些因素叠加使得通胀环境“可能更加动荡”,与2%的对称通胀目标的偏差将更加显著。战略升级:对称应对通胀高低为了应对这一复杂的通胀环境,欧洲央行在最新的五年战略中明确承诺,将对通胀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采取同等力度的政策措施。这一立场是对2021年战略的重大调整。此前,欧洲央行更关注通胀长期偏低的风险,而忽视了通胀快速上升的可能性,这一点曾遭到不少批评。如今,欧洲央行强调“目标的对称性”,表示无论通胀是高于还是低于2%的目标,都将采取“适当有力或持续的货币政策行动”。这一变化表明,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上将更加平衡和灵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通胀情景。吸取教训:从宽松政策到强力应对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连恩(Philip Lane)在介绍新战略时坦言,过去几年中,欧洲央行从通胀的快速上升中吸取了宝贵教训。他特别指出:“当通胀开始上升时,有可能会飙涨,这要求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一表态反映了欧洲央行对过去政策反应的反思,尤其是在2021年战略中过于聚焦低通胀风险的失误。如今,欧洲央行明确表示,将以更果断的姿态应对通胀波动,避免重蹈覆辙。内部争议:鹰派呼声与政策反思尽管新战略在基调上重申了欧洲央行的正确方向,但其并未对过去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进行深入批评,这让部分管委感到失望。一些鹰派官员近年来多次表示,超宽松政策(如大规模量化宽松,QE)在过去十年中可能加剧了通胀失控的风险。荷兰国际集团(ING)全球宏观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Carsten Brzeski)评论道:“新战略的基调缺乏自省,更多是在重申欧洲央行当前的政策路径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副行长路易斯·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央行已从宽松政策的弊端中吸取教训,未来可能会提高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门槛,以更谨慎地应对通胀挑战。结语:欧洲央行的强硬姿态与欧元走势分析欧洲央行此次战略调整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央行将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通胀波动,无论是通胀过高还是过低,都将果断采取行动。这一承诺不仅增强了市场对欧洲央行控通胀能力的信心,也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然而,这一强硬立场可能对欧元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市场对欧洲央行加息或收紧政策的预期可能推高欧元汇率,增强其吸引力;另一方面,若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通胀压力减弱,欧洲央行的强硬政策可能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从而对欧元形成下行风险。总体来看,欧元走势将取决于欧洲央行如何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演变。 转载自 一期货

棕榈油短线“回血”,但原油和汇率正在暗埋地雷?

周四(7月3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榈油主力合约FCPOc3延续反弹,9月合约收报4093林吉特/吨,日内上涨31林吉特(0.76%),连续第二日收高。技术指标显示,布林通道中轨位于3994林吉特,MACD柱状线收窄至4.1,短期动能有所修复。市场呈现多空拉锯格局: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DBYcv1)和棕榈油(DCPcv1)分别上涨0.15%和1.22%,为马盘提供支撑;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BOcv1)微跌0.05%,叠加国际原油价格回落,抑制了棕榈油上行空间。 基本面:生物柴油需求承压,连盘溢价凸显原油市场波动成为关键变量。尽管前一交易日国际油价反弹3%,但7月3日再度走弱,市场担忧主要产油国可能宣布增产,且美国燃料需求前景存疑。原油疲软削弱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性,这一逻辑短期内仍将压制价格。值得注意的是,林吉特兑美元汇率当日升值0.14%,进一步抬升了海外买家的采购成本。 相比之下,中国油脂市场的强势表现成为亮点。大连棕榈油期货日内涨幅显著高于国际同类品种,反映出区域供需结构的差异。孟买Sunvin Group研究主管Anilkumar Bagani指出:“亚洲时段中国植物油价格的看涨动能直接支撑了马盘。”这一现象可能与中国近期库存调整或节前备货需求有关,但需警惕连盘溢价能否持续。 机构观点:多空因素角力下的谨慎预期多家机构对后市持中性偏谨慎态度。Sunvin...

原油交易提醒:库存数据意外增加,不利油价多头,短期维持区间震荡,等待非农数据落地

油价在周四亚洲交易时段小幅回落,回吐了前一日的涨幅。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89%,报每桶68.47美元;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0.85%,至每桶66.81美元。此前两大基准油价均因地缘政治紧张情绪上涨超3%。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是本轮回调的主要因素。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80万桶,总量达4.19亿桶,而市场此前普遍预期为减少180万桶,显示出需求端的疲软超出预期。一位能源分析师表示:“库存的意外增加令人担忧,尤其是在美国传统的夏季汽油高需求期。”数据显示,美国汽油日需求量降至860万桶,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夏季消费力不足的担忧。这被视为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旅游和出行旺季。不过,周三油价一度上涨,主要受地缘政治与贸易因素推动。伊朗议会通过暂停与联合国核查机构合作的法案,再次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使得市场担心冲突升级将影响原油供应。一名中东事务专家指出:“伊朗核协议问题若进一步恶化,可能重新引发地区冲突,令全球油市面临新的供应中断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与越南达成的贸易协议也为市场提供一定支撑。该协议对越南部分出口产品设置20%的关税,尽管力度较高,但因达成协议本身释放出贸易稳定的信号,提振了市场对全球经济需求复苏的信心。投资者目前将目光转向即将发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以预判美联储政策动向。分析师认为,若就业数据疲弱,将提高市场对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可能间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提振原油需求。一位市场策略师指出:“利率下调通常会刺激企业投资与消费支出,推动能源消耗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周三公布的一项私人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就业人数出现两年来首次萎缩。不过,分析师提醒称该报告与政府就业数据缺乏直接相关性。从技术面来看,美国WTI原油在日线图上显示出短期上涨乏力的迹象。虽然前一交易日出现强势反弹,但价格在接近50日均线(约为67.50美元)附近遇阻,显示上方压力依然明显。当前K线形成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暗示市场在高位存在抛压。14日相对强弱指标(RSI)徘徊于50附近,未形成明显的多头动能。而下方初步支撑位位于66.20美元区域,若失守该位,可能引发技术性回调,进一步测试65美元关口。编辑观点:短期内,原油市场将持续在需求疲弱与地缘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尽管伊朗局势和贸易稳定对市场构成支撑,但美国原油库存与汽油消费的实际表现才是决定油价方向的关键。若美国就业数据持续不佳,可能推动美联储提前降息,进而支撑油价。但若库存持续上升,油价可能难以维持反弹。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