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6日 上午1:18

25万人凌晨4点蹲守直播等地震 预言时间点已过:没震

  截至日本当地时间7月5日13时,预言中所称的“毁灭性大地震”并未发生。日本气象厅监测显示,仅鹿儿岛海域有持续两周的群震余波——这些活动在板块交界地带属于正常的地质现象。然而,关于日本即将发生大规模地震的预言引发了广泛关注,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视频直播在当天凌晨4时吸引了近25万人观看。

  近25万人围观地震监测直播

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Youtube直播在2025年7月5日当天凌晨4时左右有接近25万人观看(网页截图)

  当地时间7月5日凌晨4时,针对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的YouTube直播吸引了接近25万观众的实时关注,等待所谓“大地震预言”是否应验。然而,截至东京时间上午11时,日本全境未发生任何异常地震活动,仅鹿儿岛附近的吐噶喇群岛外海上午8时左右出现5.3级的小规模地震。

  日本气象厅当天上午8时30分召开发布会,再次强调“7月5日大地震”纯属谣言,地震无法精确预测,并呼吁民众回归理性。

  谣言来源于一场梦?

  这场关于大地震预言,源于日本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书中记录了她梦到“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菲律宾海域海底爆炸引发百米海啸,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国土”。由于该书曾模糊提及“2011年3月大灾难”,与东日本大地震时间巧合,部分网民将其视为“神预言”,导致7月5日的预言也被广泛传播。

  然而,龙树谅本人已在2025年6月的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只是记录梦境的日期,并非灾难发生日。”她强调,书中内容被出版社加工炒作,添加具体日期并非其本意。

  日本官方和科学界多次辟谣

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

  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多次驳斥该预言,称其“毫无科学依据”,并指出当前技术仅能预警地震(提前数十秒),或评估长期概率(如南海海槽未来30年强震概率80%),但无法精确预测具体日期。

  东京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盖勒也强调:“利用科学手段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目前仍不可能。”地质数据显示,鹿儿岛近期的上千次有感地震均属正常板块活动,与大地震前兆无关。

  谣言余波:旅游业受创民众恐慌性撤离

  尽管官方多次辟谣,恐慌情绪仍在日本及全球蔓延。部分民众因恐惧撤离或推迟出行,部分旅行社赴日团退订率高达80%,航空公司缩减赴日航班,鹿儿岛、熊本等冷门目的地航线被大幅削减,大阪世博会预估游客数量锐减。

  日本国内超市出现抢购潮,防灾包销量激增300%,羽田机场出现异常人流,日本气象厅网站因访问量暴涨一度崩溃,甚至有寺庙推出“身后事预约”服务。

日本鹿儿岛资料图

  甚至在一些受影响的地区,居民已开始主动采取行动。7月3日,鹿儿岛县十岛村启动岛外避难计划,首批13名居民已于7月4日凌晨撤离。

  加强抗灾意识科学防灾才是正解

  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期地震频发,已记录超1000次有感地震,且强度持续增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4日特别提醒在日同胞加强安全防范,密切关注灾害预警。

  正如日本气象厅反复强调的,地震预警系统虽能实现震后数秒发出警报,但精准预测地震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仍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难题。值得关注的是,日本防灾协会倡导的“3·7·30原则”(储备3天饮用水、7天食物、30天生活必需品)在预言传播期间获得广泛关注,东京都政府数据显示,家庭应急包销量增长45%,其中60%为首次购买,凸显常态化防灾意识仍需提升。

  这场关于“大地震”的预言至今未应验,却已警醒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科学理性的认知与日常防灾准备,远比轻信谣言更具价值。

(央视新闻)

文章转载自 东方财富

spot_img

热点

快讯

一张图看18个直盘外汇支撑阻力:美元+欧系日系+商品货币+新兴货币(2025年7月4日)

一张图看直盘支撑阻力:美元+欧系日系+商品货币+新兴货币,更新于2025年7月4日周五12:30,具体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郎/澳纽加元+人民币/港币/卢布/兰特/克朗等18个直盘,更多详见汇通财经析若特制图表中的内容。如图数据显示,解读1:本文支撑阻力基于日图PP而来。 ★ 美元指数 USD INDEX的“日图PP”显示:其枢轴点位于97.076,对应支撑阻力最大覆盖区间为95.986-98.206。 ★ 美元/日元 USD/JPY的“日图PP”显示:其枢轴点位于144.47,对应支撑阻力最大覆盖区间为141.88-147.31。 ★...

中东海湾石油公司重新定义了在动荡地区的角色

该地区能源政策政治化的先例是众所周知的。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仍然是碳氢化合物被用作地缘政治杠杆的最突出例子,但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海湾国家石油公司已经不再直接卷入地区冲突,尤其是阿以或伊以敌对行动。相反,它们已经成熟,成为商业和策略工具,与注重长期稳定、经济多样化和全球市场整合的国家议程相一致。这种演变现在正受到考验,美国对伊朗核基础设施的打击代表着该地区局势进入了一个危险的新阶段。伊朗迅速向美国在卡塔尔的基地发射报复性导弹,以色列在交战各方达成初步停火协议之前短暂地继续空袭,不过这是一个脆弱的停火协议。然而,海湾国家石油公司并没有改变路线。他们的克制不仅表明了战术上的谨慎,还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理解:地区动荡不再是象征性反抗的舞台,而是国家转型的风险。这种转变在沙特最为明显,那里的能源安全考量发生了重大变化。2023年,利雅得和德黑兰之间的谈判表明,沙特王国的外交新偏好超过了对抗。沙特2030年愿景(锚定经济多样化、外国投资和旅游业)需要一个可预测的地缘政治环境。沙特阿美作为全球备用石油产能的保管人,在全球市场发挥着稳定作用。它从2019年的Abqaiq袭击中迅速恢复,尽管美伊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但它目前运作正常,都是这种策略姿态的例证。今天的能源中断不仅会削弱出口,还会削弱正在进行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转型。对阿联酋来说,这是一个先发制人和地缘政治对冲的故事。ADNOC公司受到阿联酋灵活的商业外交政策的影响,即使在地区紧张局势达到顶峰时,也将自己定位为中立、可靠的供应商。《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与以色列在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展开了谨慎的合作,同时也坚定地努力将受地缘政治瓶颈的影响降到最低。阿布扎比原油管道(ADCOP)完全绕过霍尔木兹海峡,在海上中断的情况下提供了关键的替代性选择。卡塔尔能源公司面临着一次独特的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以及与伊朗共同拥有北穹窿气田(North Dome),卡塔尔必须走一条狭窄的外交路线。尽管多哈与西方市场保持一致,但在美以军事行动中,它一直公开保持中立。上个周末的袭击并未引发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出口的任何中断,卡塔尔能源公司继续专注于亚洲、欧洲和美国的长期扩张项目。它的姿态是一种沉默的隔离,确保了供应的连续性,同时避免可能危及与伊朗共享基础设施的政治纠缠。这些潜在不同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韧性。海湾地区的能源策略不再仅仅是石油及其产量,而是路线的多样化和系统的持久性。埃及的Sumed管道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并得到海湾股东的支持,最近扩能,从每天500万桶上升到700万桶。这些以及类似的投资有助于将石油出口与该地区最不稳定的海上通道脱钩。随着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进入一个新的、不熟悉的阶段,美国现在全面介入,海湾国家石油公司并没有改变路线。除非实体基础设施或出口路线成为直接目标,否则它们的重心仍将是业务连续性、全球信任和策略纪律。在一个经常动荡的地区,海湾地区的能源巨头们提供了一些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稳定的重心。通过改善外交、基础设施投资和商业成熟度,他们正在构建一个既有利可图,又越来越不受周围不稳定因素影响的能源架构。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