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4日 下午6:22

白银预测:多头能否守住36.30美元关键点位以延续涨势?

周四(7月3日),美国6月非农数据公布后,现货白银急跌,最低跌至36.32美元/盎司,跌幅约0.3%,目前白银价格盘中V型反转,盘中报36.857美元/盎司,涨幅约0.9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若涨势能守住36.30美元这一新支撑位,交易员将关注对13年高点37.32美元的潜在测试。

然而,若未能守住该水平,可能迅速回落至35.40-34.87美元区间,50日移动均线在34.40美元处下方等待。在宏观环境持续利好贵金属的背景下,这种清晰的技术结构为交易员提供了明确的短期持仓框架。

地缘政治推动白银上涨

美元年内持续下跌超10%,大幅降低了持有白银等无收益资产的机会成本。同时,地缘政治担忧持续维持对白银和黄金的避险需求。

供应短缺奠定结构性支撑

白银上涨并非只是美元走弱和收益率下降的副产品。持续的结构性短缺仍在起作用,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为12亿盎司,而供应预计增长3%至10.5亿盎司。由于工业和投资需求依然强劲,这种供需失衡持续支撑价格走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现货白银日图 来源:易汇通)

白银市场短期预测

只要价格维持在36.30美元上方,白银短期前景仍看涨。若美元持续走弱且收益率维持低位,有望测试37.32美元。若跌破该支撑位,可能深度回调至35.40美元区间,届时买家可能重新入场。

目前,美元走弱、收益率降低、假期交易清淡以及结构性供应紧张等因素结合,使上行趋势保持完整,为交易员提供了清晰的技术和基本面背景,以开展白银延续性交易。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

热点

中信证券:当前美联储12名票委的货币政策立场分歧较大

中信证券:当前美联储12名票委的货币政策立场分歧较大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黄金交易提醒:美元再度刷新逾三年低位,金价收复3300关口,关注就业数据

文章来源:汇通网 周一(6月30)金价上涨0.87%,收于每盎司3302.80美元,盘中一度触及5月29日以来的低点3247.87美元/盎司,显示出市场在低位买盘的强劲支撑。周二(7月1日)亚市早盘,金价进一步攀升至3314.34美元/盎司的高点,目前交投于3310美元/盎司附近。投资者则将目光聚焦于即将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以期从中窥探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再度显现。回顾第二季度,金价累计上涨5.5%,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上涨,显示出黄金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韧性和吸引力。Zaner Metals副总裁兼高级金属策略师Peter Grant指出,美元走弱为金价提供了部分支撑,但金价仍处于5月中旬以来形成的明确交易区间内。这种区间震荡的格局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前景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关注。花旗分析师则预测,第三季度金价将在3100美元至3500美元之间盘整,4月下旬的高点3500美元可能已是短期顶部,但短缺高峰的临近仍为金价提供了结构性支撑。

东京CPI回落施压日元,美元兑日元低位盘整,美国PCE数据前观望情绪浓厚

东京通胀数据走软,削弱日元短线买盘日本6月东京CPI年率录得3.1%,低于前值3.4%,核心CPI亦低于预期,反映通胀动能略有减弱。这使市场重新审视日本央行加息时间表,部分分析预计BoJ可能将下一次加息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零售数据放缓加剧对政策延迟的担忧日本5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0.2%,为连续38个月增长中最弱一月,显示国内消费动能降温,进一步削弱市场对近期开启加息周期的押注。不过,东京通胀仍高于2%目标,长期来看BoJ仍有加息空间。“虽然短期数据不及预期,但日本通胀趋势仍较稳健,因此BoJ维持政策正常化预期的基础尚未动摇。”美元受压,等待PCE数据定调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GDP终值下修至-0.5%,创2020年以来最大季度收缩,消费者支出增长放缓至0.5%,引发对经济动能转弱的担忧。尽管耐用品订单意外强劲,但就业数据喜忧参半,使美元持续徘徊于三年低点附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坚持观望立场,未明确表示降息时点,而特朗普持续施压美联储并可能于秋季提名前任,令市场对政策独立性表示担忧。4小时图显示,美元兑日元上行至144.80附近遇阻,未能突破200日均线。技术指标如MACD和RSI转入空头区域,表明价格可能再次回落测试144.00及143.75支撑。若跌破143.75,将打开下行通道,目标指向142.90-143.00区间。反之,若价格突破145.00心理关口并站稳145.25-145.35静态阻力区,则短线空头结构将被破坏,汇价或有望重新挑战146.00及146.70-147.00区域。编辑观点:尽管日元受CPI数据影响出现短线回调,但日本通胀长期高位与美联储宽松前景之间的政策分化仍可能在中期内支撑日元表现。美元兑日元短期走势将高度依赖即将公布的美国PCE物价指数,若数据低迷或强化降息预期,可能促使汇价再次跌向143.00甚至142区域。需关注145.00关口攻防战,作为多空分水岭的重要参考。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越美贸易协议:背后的政策信号与谈判逻辑

周四(7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关键贸易协议,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分析认为在当前全球贸易壁垒上升的背景下,该协议所透露的政策倾向与谈判模式,对其他新兴市场及欧盟具有明显的启示作用。根据协议,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关税将被设定为20%,相比此前46%的高位关税大幅下降;而美国产品出口至越南则不受任何报复性关税影响。此外,美国将对所谓“转运”商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针对原产于第三国、在越南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分析认为这一组合显示出,美国意在通过“高关税-低谈判筹码”策略获取双边优势,并对试图绕开关税规则的行为施以制度性打击。分析认为这一政策构架清晰表明,美国当前在双边贸易谈判中,采取以高关税为施压工具的策略,通过设置临时谈判窗口,迫使相关国家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以越南为例,其对美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在当前贸易紧张格局下,接受高达20%的关税实属被动让步。这一税率虽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0%,但已成为一个可供比较的“谈判样本”,未来其他国家若意图争取更优条件,必须在政策层面展现更积极配合。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敞口与传导路径此次协议对亚洲其他新兴市场构成间接冲击,特别是“转运关税”设定为40%的条款,对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形成潜在压力。这些国家在越南投资设厂数量众多,当前的出口路径将面临重新评估。Citi分析认为,这种高税率对第三方加工出口国将造成产能外移与路线重构的连锁反应,影响外贸顺差、制造业指数以及相关货币政策走向。韩国的情形尤为典型。近年来大量韩资企业选择在越南设立工厂以实现成本控制与出口便利,如今或不得不调整对美出口布局。此外,从宏观数据角度观察,区域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联动性可能增强,政策传导机制亦将加速启动,值得相关主体持续追踪。对新兴市场而言,分析认为协议释放出的最大信号是:若未能主动展开谈判、取得政治互信并作出结构性调整,将面临在贸易安排上被动接受甚至失去豁免资格的局面。因此,提前布局产业链调整与出口市场多元化成为必然策略。欧盟谈判空间有限,面临妥协压力对比新兴市场的迅速响应,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则显得迟滞。尽管越南早在4月前即表态重启谈判,而印尼、马来西亚也展现协调意愿,但欧盟自年初以来屡遭特朗普政府点名批评,谈判氛围冷淡。分析人士指出,从越南案例出发,欧盟若仍坚持“零关税”诉求,恐难达成共识。预计最终欧盟或接受10%左右的税率作为妥协,并试图在数字经济、汽车、奢侈品等关键行业中争取市场准入优惠,以求在整体税负上实现平衡。此外,欧盟与美国在数字税、跨国科技公司监管等议题上立场严重分歧,这导致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具备实质效力的自由贸易协定。分析认为当前形势下,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一种政治性框架协议——以模糊化、短期化的方式暂时稳定双边贸易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前曾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虽目前暂缓至下周,但欧盟是否会进行对等反制仍是悬念。这对欧盟出口企业构成政策性不确定风险,也可能干扰欧洲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安排。战略视角下的应对方式尽管越美协议属于双边安排,但在特朗普政府90日贸易缓冲期内所释放的信号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分析师指出,美国将持续强化其贸易优先主义立场,采取“高关税—换准入”的策略路径,且对全球产业链中存在“转运风险”的行为将进行系统性追踪与限制。从宏观视角来看,当前双边贸易协议的推进节奏正在加快,各国不得不在有限时间内作出政策选择。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应密切关注新兴市场国家与美国的接洽动态,尤其是印度、墨西哥等可能成为下一个谈判对象的经济体。若其国内政治尚存抵触情绪,如农业准入问题悬而未决,则协议进程或将延宕,但市场预期仍将提前反映。对欧盟而言,分析认为当前需强化内部协调机制,以应对贸易不确定性带来的联动效应,同时在关键产业领域制定应对计划。整体来看,全球贸易格局或将在未来数月迎来重塑窗口,贸易安排将更趋碎片化与政治化。 转载自 一期货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