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2日 下午7:16

逼近去年全年!南下资金年内净买入6500亿 从创新药到新消费狂飙

在全球资产配置逻辑演化与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于年内走出了强劲反弹行情。科技与消费板块引领涨幅,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年内涨幅均接近20%,成为内外部资金聚焦的重点方向。背后支撑的不只是宏观流动性的释放,更是资金结构层面的深度重塑。

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QDII基金业绩亮眼、公募重仓持有、外资预期扭转,共同构建出一张资金深度参与港股的立体网络。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资金布局港股的动能呈现出“结构强化、节奏清晰”的新特征,尤其是在政策预期回稳和企业盈利周期修复的推动下,部分核心资产的估值吸引力正重新得到确认。

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布局

港股通南向资金成为年内最具代表性的增量来源之一。截至6月18日,南下资金年内净买入规模达到6500亿元,较去年同期翻倍,逼近2024年全年历史高点。这一动能不仅体现出境内资金对港股资产的热情修复,也表明投资者对其价值洼地定位的再度认可。

据排排网整理数据显示,从南下资金来看,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共买入550只港股,其中50只港股净买入额在25亿以上,14只个港净买入额在100亿以上。在这50只港股中,39只个股近1周获得南下资金净买入。

从个股层面看,资金集中涌入互联网、消费和医药板块,三大领域成为南下资金主要配置方向。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美团-W等头部互联网公司,截至上周年内分别获得877亿元、397亿元和352亿元的净买入,稳居榜单前三。这些个股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较大幅度调整,但随着业绩稳定与回购分红回暖,其估值修复逻辑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从行业结构来看,银行和生物制品板块亦获得了较多关注。大型国有银行股稳定的基本面表现和高股息率,构成南下资金偏好的重要逻辑;生物制品领域则受益于政策支持及新药商业化预期,部分个股年内股价实现翻倍,其中三生制药涨幅高达252.80%,成为资金追逐创新药逻辑下的典型代表。

“今年资金配置行为更加聚焦于基本面反转与股东回报提升双线逻辑之下的核心资产。”一位不具名的机构交易主管表示,过去投资者更多基于估值逻辑博弈情绪修复,但当前南下资金更偏向确定性资产,回避高波动性标的,资金结构趋于“理性配置”。

此外,部分资金也在捕捉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中长期机会。例如在“新消费”浪潮中广受关注的泡泡玛特,因旗下IP在海外快速爆红及渠道布局完善,其市值年内持续创新高。截至6月18日,总市值为3527亿港元,成为文化消费出海标的中的高成长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近期产品在韩国、美国等地热销,一度引发当地限售措施,市场对其品牌溢价能力形成较强预期。

QDII对港股的布局

公募基金通过QDII通道布局港股,成为年内内地资金参与香港市场的第二条重要路径。从业绩表现来看,主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整体跑赢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出显著的选股与风格配置能力。

据Wind数据统计,在投资港股市值占比超过50%的84只QDII基金中,今年以来有83只基金取得净值增长,仅有华夏大中华企业优选净值微跌0.58%。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前列的产品多数由业内知名基金经理管理,例如汇添富张韡、广发基金刘杰、南方基金朱恒红等。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张韡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净值增长率为87.31%,富国全球健康生活人民币、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多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过50%。

image

图:主要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业绩前15

财联社记者发现,排名居前的产品多为重仓创新药,如排首位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重仓股为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等等。

除此之外,港股新消费也成为QDII基金的关注目标。如南方基金熊潇雅管理的多只产品均获得30%以上的收益,前十大重仓股覆盖了新消费与互联网龙头,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腾讯控股、小米集团等,并同步布局出海与制造业升级链条中的核心公司。

熊潇雅在2025年一季报中表示,“AI将成为未来10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目前行业龙头已经勾勒出AI代理的初始形态。此外,随着港股成长股从去年以来大幅提高股东回报(分红率、回购),很多成长股也具备很强的价值属性。第三,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之路,看好出海3.0模式,行业包括电动车、创新药、线下新零售、IP、高端制造、奢侈品、品牌消费品等领域。”

多位基金公司研究人士指出,QDII基金的配置思路正从“海外分散”向“结构聚焦”转变,更强调港股中的确定性机会。“今年以来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基金经理不再简单做多整个市场,而是聚焦于盈利改善路径清晰的公司,这与以往市场主导情绪拉升的风格已经明显不同。”

外资机构对港股的布局

除了内地资金持续入场外,外资机构对于港股资产的兴趣也在显著回升。某外资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策略主管透露,机构层面正在重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框架,港股作为最主要的“中国敞口”,在估值端和股息端的吸引力明显提升。

这背后有多个信号支撑其判断:首先,美债收益率阶段性回落后,全球资金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使得此前被超配的美股资产出现了再平衡需求;其次,人民币汇率阶段性稳定和中国政策托底意图明朗,增强了海外机构对中资企业基本面回暖的信心。

景顺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仍然看好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一般而言,当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情绪回暖时,鉴于港股出众的流动性,他们往往率先布局该市场。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已跻身全球主要股票与指数表现前列;当前约
11 倍的市盈率不仅并未显著偏高,还显著低于全球及亚洲同类指数。

他们介绍,投资者对港股中资板块的热情,首先得益于去年底中国强化宏观政策支持,而今年 1 月“DeepSeek”事件进一步推升了市场情绪。

展望未来,境内外资金对消费与科技领域龙头的关注有望延续。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中国预计将继续加大对居民需求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进而改善经济增速并提升企业盈利表现。

以科技股为例,在政策与基本面双重催化下,仍具显著上行潜力。同时,受“DeepSeek”等事件驱动,人工智能正加速与本土消费应用的深度融合,这些积极因素共同构成了港股后续行情的核心动力与催化剂。

“以前我们担心中概股回归不确定性,如今更多在评估这些公司作为全球化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分红能力。”一位驻香港的国际投行研究员指出,资金流动本质上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和治理水平的再定价,而这正是港股当前价值重估的核心动力。

总体来看,在估值、政策、盈利等多重因素共振下,港股市场的吸引力正被各类资金重新认知并反映于实际操作中。随着第三季度临近,南下资金、QDII、公募与外资机构三股力量可能继续共同驱动港股延续强势行情,进而为下半年资产配置提供更多方向性参考。

本文转载自“财联社”,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spot_img

热点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将军杨靖宇:铮铮铁骨铸忠魂 文章转载自 每经网

新华财经晚报:深交所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创业板改革

新华财经晚报:深交所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创业板改革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快讯

金价在一周高点下振荡 看涨潜力似乎完好

文章来源:汇通网 金价格难以利用过去两天录得的涨幅,周三(7月2日)亚洲交易时段窄幅振荡,略低于前一天触及的一周高点。美元走高,似乎在隔夜从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反弹的基础上蓄力,而这反过来又会令贵金属承压。此外,潜在的看涨情绪是削弱这种避险商品的另一个因素。然而,对美联储不久将恢复其降息周期的预期稳固,以及对美国财政状况恶化的担忧,可能会限制美元任何有意义的升值。此外,与贸易有关的不确定性也有助于限制金价的下行空间。交易员也可能选择等待美国就业报告的发布,以寻找美联储降息路径的线索,这将推动美元和黄金。多头现在可能会等待金价突破隔夜波动高点,在3358美元附近,然后再围绕金价进行新的押注。随后的上涨应该会让大宗商品重回3400美元的整数关口,超过此整数关口的持续强势将抵消任何近期负面前景,并将偏好转向多头。另一方面,跌破3329-3328美元区域(亚洲时段盘中低点)走弱可能在3300美元附近找到支撑。接下来是3277-3276美元的水平区域和在3246-3245美元区域附近的一周的低谷,如果金价跌破后者,将使金价易于加速下跌至3210至3200美元的支撑位,迈向3175美元区域。现货黄金日线图 来源:易汇通北京时间7月2日14:44 现货黄金 报 3333.85 美元/盎司

USDA报告 vs 基金持仓:玉米、大豆、小麦多空博弈,谁在主导破位倒计时?

周三(7月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谷物市场在本周初呈现分化走势,交易者情绪在近期持仓变动和基本面消息影响下波动明显。7月1日,CBOT大豆期约微涨,豆油上涨提振市场,但豆粕因供应宽松承压下行;玉米期货因作物长势良好和供应预期充裕跌至合约低点;小麦则因逢低买盘支撑反弹至一周高位。持仓数据显示,商品基金在过去5个交易日对大豆、小麦、豆粕和豆油转为净多头,而玉米则转为净空头,反映市场对各品种前景的分歧预期。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报告和天气预报进一步为市场提供指引,而国际交易动态和政策变化也对价格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剖析持仓变动、市场情绪及基本面对CBOT玉米、大豆、小麦、豆油和豆粕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走势。根据汇通财经观察,海外交易商估算的结果显示:2025年7月1日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最近5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最新30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加CBOT玉米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大豆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小麦投机性净多头;增加CBOT豆粕投机性净空头;增加CBOT豆油投机性净多头。具体变动数据见图表。 玉米:供应预期主导,空头情绪升温 基本面分析:美国玉米主产州未来6-10日天气展望显示,61.11%地区气温高于正常水平,100%地区降水量高于正常水平。这种温暖湿润的天气有利于玉米进入关键授粉期,USDA周一报告显示,美国玉米作物状况为2018年以来同期最佳,进一步巩固了丰产预期。USDA预计6月1日玉米库存为46.51亿蒲式耳,低于去年同期的49.97亿蒲式耳,但仍反映供应宽裕。 此外,美国参议院最新税收法案拟禁止使用北美以外原料生产的生物燃料申请45Z税收抵免,若通过,将利好美国国内玉米种植商,间接支撑玉米需求。然而,低迷的期货价格抑制了农户卖粮意愿,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等地现货基差持稳或略涨,如芝加哥玉米加工厂基差报+22美分/蒲式耳,反映现货市场惜售情绪。 持仓变动与情绪:7月1日,商品基金增加4000手玉米净多头,但过去5个交易日转为净空头2500手,30个交易日累计净空头77100手,显示投机资金对玉米价格前景偏谨慎。 这一空头情绪主要源于丰产预期和缺乏新的需求驱动。尽管近期美国玉米出口需求未见明显疲软,但全球供应充裕,特别是乌克兰6月农业出口量下降23.8%至340万吨,表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市场情绪受制于供需平衡,短期内缺乏向上突破的动能。走势预测:周二,9月玉米期约(CU25)收跌3.25美分至4.06美元/蒲式耳,盘中触及合约低点4.0025美元/蒲式耳。...
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