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 3日 下午4:28

【财经分析】从代码生成到信贷风控 AI加速重构金融价值链

暂无

新华财经北京7月2日电(记者闫鹏、沈寅飞)信贷尽调从数月压缩至2小时、风险预警时效提升80%……这些曾被视为“未来场景”的变革,正在2025年的金融业加速落地。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爆发式迭代,AI Agent已不再是实验室概念,成为驱动效率与创新的核心引擎。

业内人士认为,多智能体架构成为大模型落地的主要形式,能适配金融复杂业务场景的动态需求,已在信贷业务的效率提升、风险研判及交互智能化方面展现出较大潜力。在AI重构金融价值链的进程中,懂业务的技术者与懂技术的业务者,才能赢得“人机共舞”的主导权。

AI赋能流程改造势不可挡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力的指数级跃升与多智能体协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25年正被全球金融科技界公认为“AI Agent元年”。这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冲击着金融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从后台运营到前台决策的全链条智能化革命。

“尽管这一概念已被提及多年,但今年我们真正在行业实践中感受到了它的落地,无论是身边的合作案例、自身团队的探索,还是竞争对手的动态,都印证了Agent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操。”OpenCSG联合创始人、CTO王伟说。

“AIGC推动金融行业软件研发工艺升级是必然趋势,这一变化将体现在研发工序和管理流程的革新上。”神州信息金融产品技术部技术总监温涛表示,传统金融软件研发采用瀑布式线性模式,而AI正驱动其向AI增强式、敏捷式研发转型,形成从需求分析、AI辅助设计、辅助编码到智能化测试的完整闭环体系。

在金融领域,代码质量直接关乎资金安全,任何漏洞都可能引发重大风险。针对AIGC在B端AI Coding研发中流程长且复杂的问题,神州信息与OpenCSG在2025年上半年合作完成了PoC验证,重点通过技术手段让AI Coding Agent理解存量需求文档、数据源依赖及外部项目架包,从而生成符合业务逻辑的代码。

“我们持续优化提示词、上下文及用户交互体验,尤其针对程序员常用的IDE工具提升操作效率,以强化敏捷研发模式。”温涛说,实践成果超出预期:生成代码能解决90%以上的问题,虽仍需人工介入质检,但综合提效达20%-30%且代码质量优异。

温涛认为,AI嵌入研发环节后,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实现了显著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AI正驱动组织能力升级。目前,AI仍处于功能增强与辅助阶段,未来有望更多介入决策类工作。

“Agent超级智能体作为生成式AI的下一代前沿领域,其普及已是必然趋势,并将推动AI技术向更智能、更精准的方向发展。”神州信息信贷解决方案BU技术总监徐世强说。

AI Agent驱动信贷生态升级

当前,业界正在不断探索大模型在信贷全流程中的应用点,目前已从模糊认知逐步明确方向,一场由AI Agent引领的智能化革命将彻底重构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体系。

徐世强表示,业内形成两点共识:一是AI Agent可解决一线客户经理的效率痛点,尤其是信贷流程中耗时最长的环节;二是大模型在决策中仅能扮演顾问与助手角色,受限于幻觉问题与准确性不足,最终决策仍需依赖人工与专家经验。

“AI在信贷领域的效率提升、风险研判及交互智能化三大方向均具备显著的应用潜力。”神州信息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AI研发部副总经理吴钱坤介绍,一是在效率提升层面,以客调报告为例,过去需要通过客户访谈、行业调研、公开数据搜集及内部数据分析等多环节,耗时少则一周、多则数月,而借助AI,仅需2小时即可生成客调报告,人工简单优化后便能达到中等专家水平,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产出质量。

二是风险研判方面。信贷业务的核心在于风险把控与量化,而大模型在贷前可基于已有的大数据平台进行评估分析,且能结合行业报道、企业新闻等非结构化数据,实现实时监控、预警与分析,快速生成风险预警报告,为银行及用户提供风险提示。

三是交互智能化方面。大模型与大数据结合可实现个性化匹配。过往受限于分析时间、资料及能力,对C端和B端用户的诉求匹配不够精准,而依托大模型与海量实时数据,能快速生成个性化信贷方案——不仅考虑客户当前状况,还结合其预期发展、过往案例及法律法规进行量身定制,有效提升信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神州信息数据资产交付部总经理张琨看来,不同银行在AI Agent时代应用策略不同:国有大行凭借充足的成本、人力与规模投入,可搭建一体化智能平台,覆盖智能营销、客服、风控、信贷等场景;股份制银行聚焦卡类、理财等”短平快”创收业务,可将业务板块、实体关系融入大模型工作流,通过局域高精数据与智能编排Agent调度体系,实现客户选型与产品推荐的营销策略;城商行受限于投入规模,建议通过与厂商联创,选用开源第三方模型,以”知识库搭建、智能问答”等提效场景为切入点,逐步向核心业务延伸,结合外部经验与行业模型实现业务切换与联合运营。

业务数据治理破局落地瓶颈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赋能银行等金融相关领域,有望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助力,但AI幻觉、数据隐私、模型不可解释性等难题仍摆在面前。

神州信息金融产品部数据产品经理王淑慧表示,传统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在处理跨制度问答时效果欠佳,而大模型预训练过程中又存在银行内部知识缺失的问题。王淑慧认为,可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合规知识库:将法规、法条及相关标签抽象为实体,建立法规间的上下位、废止等关联关系,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方式,在检索时能够借助标签关联提取完整信息并输入大模型,既能解决跨制度问答的难题,又可依托明确的关系链引导大模型推理,从而减少“幻觉”现象,提升回答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金融科技专家、原微软中国公司CTO黎江认为,大模型可高效生成知识体系,替代传统手工操作,提升本体构建效率,通过语义网络与决策结果的反馈机制,将推动模型持续学习,逼近理想决策效果。他类比当年网上银行部的设立,建议银行业成立专门的“数据智能”或“人工智能部门”,系统推进智能决策落地。

“AI服务平台将成为头部科技公司的下一个战略重点。”徐世强认为,底层AI技术复杂且门槛高,而集成化的AI服务平台可通过多层技术包装,将复杂操作简化为“一键式”交互,成为客户的新型基座。该平台可集成大模型、各类Agent及复杂算法,使客户无需深入研究技术细节,便能高效调用AI能力,大幅降低使用成本与技术门槛,是未来AI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Agent的竞争力不在技术框架,而在业务场景的深度绑定。”李庆刚认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神州信息等科技企业合作,整合行业解决方案,将在大模型与数据分析结合的创新中减少试错成本,加速AIGC在数据分析领域的价值变现。

 

编辑:王媛媛

 

声明:耀新财经为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耀新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转载自 新华财经

spot_img

热点

原油交易提醒:库存数据意外增加,不利油价多头,短期维持区间震荡,等待非农数据落地

油价在周四亚洲交易时段小幅回落,回吐了前一日的涨幅。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89%,报每桶68.47美元;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0.85%,至每桶66.81美元。此前两大基准油价均因地缘政治紧张情绪上涨超3%。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是本轮回调的主要因素。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80万桶,总量达4.19亿桶,而市场此前普遍预期为减少180万桶,显示出需求端的疲软超出预期。一位能源分析师表示:“库存的意外增加令人担忧,尤其是在美国传统的夏季汽油高需求期。”数据显示,美国汽油日需求量降至860万桶,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夏季消费力不足的担忧。这被视为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旅游和出行旺季。不过,周三油价一度上涨,主要受地缘政治与贸易因素推动。伊朗议会通过暂停与联合国核查机构合作的法案,再次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使得市场担心冲突升级将影响原油供应。一名中东事务专家指出:“伊朗核协议问题若进一步恶化,可能重新引发地区冲突,令全球油市面临新的供应中断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与越南达成的贸易协议也为市场提供一定支撑。该协议对越南部分出口产品设置20%的关税,尽管力度较高,但因达成协议本身释放出贸易稳定的信号,提振了市场对全球经济需求复苏的信心。投资者目前将目光转向即将发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以预判美联储政策动向。分析师认为,若就业数据疲弱,将提高市场对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可能间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提振原油需求。一位市场策略师指出:“利率下调通常会刺激企业投资与消费支出,推动能源消耗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周三公布的一项私人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就业人数出现两年来首次萎缩。不过,分析师提醒称该报告与政府就业数据缺乏直接相关性。从技术面来看,美国WTI原油在日线图上显示出短期上涨乏力的迹象。虽然前一交易日出现强势反弹,但价格在接近50日均线(约为67.50美元)附近遇阻,显示上方压力依然明显。当前K线形成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暗示市场在高位存在抛压。14日相对强弱指标(RSI)徘徊于50附近,未形成明显的多头动能。而下方初步支撑位位于66.20美元区域,若失守该位,可能引发技术性回调,进一步测试65美元关口。编辑观点:短期内,原油市场将持续在需求疲弱与地缘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尽管伊朗局势和贸易稳定对市场构成支撑,但美国原油库存与汽油消费的实际表现才是决定油价方向的关键。若美国就业数据持续不佳,可能推动美联储提前降息,进而支撑油价。但若库存持续上升,油价可能难以维持反弹。 转载自 一期货

伊以战争重塑地缘格局,美国剧本为何失灵?

中东,这片自古以来就充满纷争与博弈的土地,正在2025年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巨变。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地区,不仅重创了伊朗及其盟友,还动摇了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对未来局势的判断。然而,这一切变化似乎并未按照美国所期望的剧本上演。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以色列-沙特关系正常化协议,如今因战火的洗礼而变得遥不可及。一、战火前的希望:以色列与沙特的“和平曙光”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之前,中东似乎正迈向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经过多年艰苦谈判,距离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仅一步之遥。这项协议不仅意味着两国可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还将巩固一个强大的以色列-阿拉伯联盟,共同对抗伊朗的威胁。同时,协议将为以色列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赢得更广泛的接受打开大门,并确保美国对沙特安全的坚定支持。这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促成的《亚伯拉罕协议》的延续,预示着中东和平与合作的新篇章。然而,哈马斯的突袭打碎了这一愿景,点燃了加沙战火,也为接下来的伊以冲突埋下了伏笔。沙特与以色列的谈判被迫搁置,而中东的局势开始滑向不可预测的深渊。二、伊以冲突的震撼冲击:伊朗的盟友体系崩塌2025年6月,以色列在短短12天内对宿敌伊朗发动了毁灭性打击,彻底颠覆了中东的力量平衡。伊朗的强大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在连番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伊朗支持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加速垮台,而伊朗自身也因内部动荡和外部打击陷入困境。这场冲突不仅展示了以色列惊人的军事和情报能力,也暴露了伊朗及其“抵抗轴心”在面对以色列精准打击时的脆弱性。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彻底打乱了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逻辑基础。原本,沙特希望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借助美国的力量共同遏制伊朗的扩张。但如今伊朗的颓势让沙特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选择。沙特高级官员表示,伊朗的衰弱降低了沙特推进关系正常化的紧迫性,他们需要时间评估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三、美国的“剧本”为何失灵?特朗普政府在伊以冲突中扮演了复杂而矛盾的角色。一方面,特朗普鼓励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甚至威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试图通过强硬姿态重塑中东秩序。另一方面,他在冲突升级到临界点时,下令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有限打击,并促成停火,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完全赢得海湾国家的信任。海湾国家领导人对美国的影响力感到失望。尽管特朗普在上月访问海湾地区时受到隆重接待,但沙特、阿联酋等国发现,他们对美国关系的投入并未换来预期的回报。海湾国家担心,特朗普的冒险政策可能将地区拖入更广泛的冲突,而美国似乎并未能有效约束以色列的行动。这种不确定性让海湾国家在制定下一步战略时更加谨慎。四、沙特的困境:巴勒斯坦问题与地缘平衡沙特阿拉伯在伊以冲突中的立场尤为微妙。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沙特明确表示,在加沙战事未解决之前,不会与以色列达成任何协议。据巴勒斯坦当局统计,加沙冲突已导致超过5.6万人死亡,这一数字让沙特国内和阿拉伯世界对与以色列合作的接受度大幅下降。此外,沙特坚持要求为巴勒斯坦建国开辟一条可信的路径——这一立场与以色列的强硬态度背道而驰。与此同时,沙特也在努力维持与伊朗的关系平衡。2023年,沙特与伊朗达成和解,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避免被卷入地区冲突。这种平衡策略在伊以冲突中受到严峻考验。当伊朗在2024年4月和10月向以色列发射无人机和导弹时,沙特提前收到通知并清空领空,避免了直接卷入。当以色列反击时,沙特又通过外交渠道警告伊朗不要报复海湾地区的能源设施,并游说美国阻止冲突升级。五、以色列的“胜利悖论”:强大却令人不安以色列在伊以冲突中的军事成功反而让其陷入一种“胜利悖论”。以色列精准的情报行动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震慑了阿拉伯国家,但也引发了它们的担忧。艾奥瓦州共和党众议员扎克·纳恩在与沙特、阿联酋和巴林领导人会晤后表示,海湾国家希望得到以色列负责任使用军事能力的保证。否则,以色列的行动可能被视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威胁。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的复杂心态源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和潜在的矛盾。以色列和海湾国家都面临伊朗的威胁,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对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地构成安全挑战。早在2017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就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比作“中东的新希特勒”,表达了对伊朗扩张的强烈反对。然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虽然削弱了伊朗,却也让沙特担心地区权力平衡向以色列过度倾斜。六、未来之路:中东新秩序的挑战与机遇中东的地缘政治正在经历深刻的重塑。以色列的军事胜利为特朗普政府提供了推动《亚伯拉罕协议》扩大的机会。中东事务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表示,特朗普希望吸引更多国家与以色列建交,构建一个更广泛的阿拉伯-以色列联盟。然而,这一目标面临诸多障碍。除了加沙问题和巴勒斯坦建国的争议外,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的信任危机以及对伊朗政权动荡的担忧,都让关系正常化的前景蒙上阴影。与此同时,海湾国家也在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定位。沙特和阿联酋曾通过与伊朗的和解实现地缘平衡,但伊以冲突的爆发让这种平衡变得脆弱。海湾国家担心,伊朗的衰弱可能引发政权更迭或地区动荡,而以色列的强势崛起可能让它们在未来的地区秩序中处于被动地位。结语:中东的十字路口伊以战争的硝烟虽已暂时散去,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以色列的军事胜利重创了伊朗及其盟友,却也让沙特等海湾国家对未来的合作与安全局势充满疑虑。美国试图通过《亚伯拉罕协议》推动中东和平的剧本,似乎并未能完全适应这场战争带来的新现实。沙特官员坦言,“当务之急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伊朗风险”。在这一复杂而动荡的局势下,中东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的方向取决于各方如何在冲突与合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对金价影响分析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在伊以冲突期间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而需求激增。战争初期,以色列对伊朗及其盟友的精准打击引发市场对更大规模冲突的担忧,投资者纷纷涌向黄金以对冲风险,推动金价上涨。此外,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强硬态度以及对核设施的有限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紧张情绪,金价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历史高位。然而,随着停火协议的达成,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金价可能出现回调,但只要中东局势仍存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吸引力将持续支撑其价格。对油价影响分析中东是全球原油供应的核心地区,伊以冲突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中断风险上。伊朗作为主要产油国,其核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面临打击威胁,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推高油价。沙特等海湾国家为避免冲突波及,采取清空领空和警告伊朗不报复能源设施的措施,部分缓解了供应中断风险。此外,沙特与阿联酋对伊朗的和解政策也为油价提供了一定稳定作用。然而,若伊朗政局进一步动荡或冲突升级,油价可能因供应不确定性而剧烈波动。短期内,油价可能震荡运行,但停火协议和海湾国家的斡旋或限制涨幅。北京时间11:21,现货黄金现报3301.07美元/盎司。 转载自 一期货

6月30日亚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6月30日亚市更新的黄金、白银、铂金、钯金、原油、天然气、铜(商品)以及:美元指数、欧元、英镑、日元、瑞郎、澳元、加元、纽元(热门货币对)的支撑阻力位一览。 转载自 一期货

快讯

特朗普重磅宣布:美越贸易协议达成,越南商品面临20%关税新政!

文章来源:汇通网 在全球贸易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抛出一枚重磅“贸易炸弹”。周三(7月2日),特朗普通过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美国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这一协议不仅为越南出口商品设定了20%的关税门槛,还对通过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加征高达40%的关税。与此同时,越南承诺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市场和舆论的广泛关注。
spot_imgspot_img